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2.6、使用价值: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2.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2.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2.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11、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2.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2.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2.17、复杂劳动: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2.18、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2.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2.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2.27、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即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3.13、相对剩余价值: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3.14、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以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制度。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3.2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3.2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是指众多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互相合并而成为少数大资本。3.29、资本技术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一定数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3.30、资本价值构成:是由一定数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是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主义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4.5、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4.6、资本周转: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4.7、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是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厂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4.13、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4.14、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4.15、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是固定资本的价值按照其磨损程度,它包括固定资本有形磨损和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又称固定资本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4.18、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又称固定资本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4.19、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按照其磨损程度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是在固定资本折旧中所提取的补偿金额。是固定资本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4.23、单个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4.24、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是社会的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当年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相适应,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4.28、固定资本更新: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替换。4.2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5.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利润形态。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5.5、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所获的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资本和商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它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6.8、企业利润: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6.10、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也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6.11、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获取利润而投下的自有资本以及通过吸收存款而借入的资本。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所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企业以其经营的法人财产为限、股东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依照法定程序建立的、能够独立地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6.18、股票控制额:是大股东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额。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6.20、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是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全部货币额。还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并可能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6.2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而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而获取的地租,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绝对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6.25、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资本主义农业中有限的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以后,别人无法再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7.2、金融资本:是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资本形式。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7.5、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7.6、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是垄断组织出售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订协议而组成的地区性经济或贸易集团。它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的即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型垄断企业。它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以加强地区间合作和增强地区竞争力的一种方式。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经济调节机构的组织。8.12、经济政治联合体:是参加国既在经济上进行国际协调和联合行动,又在政治上向一体化发展,建立起一些超国家的政治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参加国的政治事务的组织。是依靠资本输出来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获取大量财富和收入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经济现象并存的简称。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过度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危机。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止,中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10.3、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发展必然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低级阶段或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或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社会经济组织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10.6、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三大核心是什么

由此就可以考查资本积累与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积累就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二是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因素。主要由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索菲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也就意味着只要影响剩余价值的因素都是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三是资本积累的后果,关于资本积累的后果要记住三个后果,三个后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明确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自哪里

为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胚芽。这里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现实的经济生活。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市民社会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了,已接近于"生产关系"概念。在1845~1846年他们合写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明确指出。扩展资料: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关要求规定:1、原始氏族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费的关系为基础,社会秩序由氏族成员按历来习俗进行调整,因而没有专门的武装集团和暴力机构这样的政治上层建筑。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上层建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相应地形成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具有强制手段的政治上层建筑。3、每一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自己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目录

侧重它们相对于价值的关系第3章 关于生产成本,侧重它相对于价值的关系第4章 有关生产成本的基本分析第5章 关于地租,侧重它相对于价值的关系第6章 价值理论概要第7章 关于货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什么从商品开始

《资本论》首章的工作结构是对初版进行调整后所得,是为了进一步完结早已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承诺的分析。《资本论》辩证法规定乃是起步和酿成 于“马克思文本结构是开放的,的大写规定剖解,其始终与历史发展同步,即坚持商品精 神现象学批判(马克思暂名为“拜物教批判”)工作进路。商品辩证法是实践化的批判规定,是活的工作逻辑,坚持始终在生长运动现象中认 识存在规定,把握存在的整体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化的形成历程,它从历史中发掘社会存在(规定),统一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基于发生学逻辑的深剖:说明价值之道和价值之德,或者说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形式!人们一向对《资本论》首篇结构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的工作观念”规律的内在结构是:质-量-形式“的规定性”这种结构是马克思制订《资本论》首章逻辑安排形式的基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首章执行的是,预先要说出的那些结论“这是对《资本论》逻辑的一个预演和鸟瞰”《资本论》首篇逻辑的工作主旨是生产,价值规律,达成这个问题上的客观批判过程与主观批判过程的统一“整本著作就有了坚实基础,统一化研究对象和理论范畴用语。(在历史中逐渐形成起来并累积发展的社会生产)和,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社会再生产)和“使理论分 析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在具体工作体例上“《资本论》首章运用的逻辑是”存在批判-本质批判-概念批判-精神现象学批判“则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认清资产阶级,物的科学。之本质,从而把研究路向彻底扭转为“事的科学”《资本论》的工作以对,这里面首先谈到的即是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认识形式及其质和量的规定,历史发生学“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侧重点在于揭示,生产关系的质、量统一。接续的第三节是表述的重点“全面揭示“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质、量统一”第三节内容侧重在。

《政治经济学原理》对利润的阐述是怎样的?

《原理》分析了利润的性质,以及利润率的决定等问题。而资本家的利润则是忍欲的报酬,忍欲的报酬——利息、冒风险的报酬——保险费和管理的报酬——监督工资。对利润的性质问题,认为利润来源于劳动,在分析利润的来源和利润平均化时,作者认为利润产生的原因在于劳动生产力,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了资本家以工资形式垫支的产品之后有时间剩余为资本家工作;否认了利润是买卖的结果,国家的利润总量取决于生产物的数量,即劳动者的报酬与其生产额的比例。利润率只取决于第二个因素,与劳动者的报酬成反比。劳动的效率、劳动的工资(劳动者的真实报酬)和这真实报酬所含物品的生产费用或获得费用支配了利润率,利润率的变动取决于一国任何时间所确定的一个诱使人们进行储蓄,并把储蓄转为资本的最低必需的利润率,而这种最低利润率又取决于人们的远虑和投资的安全。作者把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分解成3种收入,他对利润率的分析。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8090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8日 下午12:12
下一篇 2023年 7月 8日 下午12: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