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哪些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哪些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哪些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新的理论与模型相继出现,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主义、寻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明显地不同于此前的经济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学呈现了融合的趋势。

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一、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即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但是一般区域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则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即使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拥有的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产业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因而也需要优先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二、不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关联效应就是各个产业部门中客观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度。并可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度量,优先投资和发展的产业,必定是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也是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最大的产业,凡有关联效应的产业——不管是前向联系产业(一般是制造品或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还是后向联系产业(一般是农产品、初级产品生产部门)——都能通过该产业的扩张和优先增长。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后向联系部门、前向联系部门和整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经济增长,不平衡发展理论遵循了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三、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分工贸易理论。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以及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造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五、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汉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理论主张通过政府的作用来集中投资。加快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它产业发展,但增长极理论忽略了在注重培育区域或产业增长极的过程中。也可能加大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和产业增长极与其它产业的不配套,影响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的发展,六、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在国家或区域发展过程中。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该理论十分看重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强调交通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点轴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也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即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区域经济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主要是阐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间的中心—外围不平等体系及其发展模式与政策主张。弗里德曼将中心—外围理论的概念引入区域经济学。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经济自主,政府的作用和区际人口的迁移将影响要素的流向,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加快,即最终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推动空间经济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一理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即政府与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既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不足方面的作用,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城市圈域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圈域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各国理论界和政府对城市圈域经济发展逐渐引起重视,并加强对城市圈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

《经济发展理论》txt全集下载

经济发展理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灵魂——《经济发展理论》导读1983年,也是凯恩斯和熊彼特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三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举行了系列活动,而留给英国人凯恩斯的版面是熊彼特的3倍;美国《福布斯》杂志出了一期专刊(1983年5月23日),并用熊彼特和凯恩斯的头像作为封面,凯恩斯面前有10支蜡烛,而熊彼特面前只有1支蜡烛。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这期《福布斯》发表的专文《现代预言家:是熊彼特还是凯恩斯?

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后,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新的理论与模型相继出现,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主义、寻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明显地不同于此前的经济发展理论,因为在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呈现了融合的趋势,包括发展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融合和经济发展理论内部各学派之间的融合。当然,融合并不是完全的趋同,新的观点必能在融合中产生,而永不消失的学术派别之争则是发展经济学前进的动力。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有哪些前沿理论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经济学新理论)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

谁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系统地定义了创新的概念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

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是讲什么?

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的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8036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7日 下午2:10
下一篇 2023年 7月 7日 下午2: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