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法的详细流程

中国立法的详细流程

目录
1.中国立法的详细流程2.一般的法律从草案通过到实施要多长时间?3.一个草案(或者说是意见征求稿),从征求意见到真正实施,要怎么个程序啊?要多长时间才能实施呢?4.我国的立法程序5.哪些主体可以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草案6.全国人大立法与民意互动的意义7.我国法律的立法程序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法律议案的提出,二是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1.中国立法的详细流程

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1.法律案的提出(1)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即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也可以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人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2.法律案的审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会议举行前一个月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以便代表进行认真研究,(2)二是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3)三是各代表团全体会议或小组会议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4)四是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并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3.法律案的表决(1)列人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案,交各代表团进行审议,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2)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经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常委会进行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议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4.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工序,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和施行日期。法律签署后,及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均以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保证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根据中央国家机关起草法律草案的实践,法律草案的提出形成过程,作出立法决策。每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五年立法规划,每年还制定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制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将需要制定法律的项目列入规划和计划,并列明提出法律草案的大致时间。立项是作出立法决策的重要形式。开展起草工作。立法列项后,根据提出法律案的时间要求,承担起草任务的机关或部门即着手起草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建立或指定专门的起草人员,起草班子一般由来自于与立法事项有关的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是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的重要方面。调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召开各种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到基层调查、收集各方面的资料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对立法事项的规定;立法事项的理论研究情况;专家学者对立法事项的意见和建议等。4.形成草案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立法目的,并按照逻辑结构拟出法律框架以及对主要问题的意见,确立起草思路。确定法律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意见,是草拟法律条文的前提和基础。确定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后,科学地表达需要确立的法律规范。起草出来的法律草案,通常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一是将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印发有关方面书面征求意见。参考资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

2.一般的法律从草案通过到实施要多长时间?

根据《立法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都有严格规定;至于时间,《立法法》没有规定。可以认为是没有限制的。以下摘自《立法法》,法律的制定程序—:

3.一个草案(或者说是意见征求稿),从征求意见到真正实施,要怎么个程序啊?要多长时间才能实施呢?

按现行的规定,每次征求社会意见的时间为一个月。

4.我国的立法程序

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1.法律案的提出(1)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国家机关,即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2)是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人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2.法律案的审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会议举行前一个月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以便代表进行认真研究,准备意见;(2)二是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3)三是各代表团全体会议或小组会议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4)四是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并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3.法律案的表决(1)列人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案,经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进行审议,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议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经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常委会进行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议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4.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法律生效的必要条件。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和施行日期。法律签署后,及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所谓标准文本,就是凡发现各种法律文本之间不一致的,均以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以维护法制统一,保证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扩展资料:根据中央国家机关起草法律草案的实践,法律草案的提出形成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立项,作出立法决策。自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来,每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五年立法规划,每年还制定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制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将需要制定法律的项目列入规划和计划,并列明提出法律草案的大致时间。立项是作出立法决策的重要形式。2.建立起草班子,开展起草工作。立法列项后,根据提出法律案的时间要求,承担起草任务的机关或部门即着手起草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建立或指定专门的起草人员,组成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起草工作班子。起草班子一般由来自于与立法事项有关的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3.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的重要方面。调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召开各种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到基层调查、收集各方面的资料等。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对立法事项的规定;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和做法;立法事项的理论研究情况;实践中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实际工作部门,专家学者对立法事项的意见和建议等。4.形成草案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立法目的,并按照逻辑结构拟出法律框架以及对主要问题的意见,确立起草思路。确定法律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意见,是草拟法律条文的前提和基础。5.起草条文。确定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后,在研究明确法意的基础上,着手起草法条,即运用立法技术,科学地表达需要确立的法律规范。起草出来的法律草案,最初一般称“试拟稿”,供在一定范围内研究讨论。“6.征求各方面意见。“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形成后,通常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印发有关方面书面征求意见,二是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征求意见。7.形成送审稿并对送审稿进行审查。征求意见稿经反复讨论修改后,形成送审稿,报提案机关讨论通过。形成送审稿前,起草单位通常要就法律草案中的重大问题,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或正式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提案机关不同,对送审稿的审查程序也有所不同。8.由提案机关讨论决定,形成正式的法律案。国务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央军委提出法律案,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讨论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法律案,一般由审判委员会或检察委员会讨论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和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提出法律案,分别由委员长会议或专门委员会讨论通过。参考资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百度百科——立法程序

5.哪些主体可以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草案

提出法律草案要由有提案权的主体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案提出后,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立法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议程。列入议程的议案。

6.全国人大立法与民意互动的意义

民主立法,就是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国家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立法的全过程,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机制,推进法制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法律真正体现和表达公民的意 志,真正成为保护人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良法。民主立法途径第一,立法规划、立法计划要公开。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是立法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通过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按照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对立法项目的轻重缓急作出统筹安排,把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律先制定出来。社会需要哪些法律,起草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必须开门纳言,采取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直接向人民群众征求立法项目建议,也可以通过代表提出的议案,选择出社会需要最迫切、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优先安排起草和审议。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法律草案的起草要公开。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在由相关部门承担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发挥科研院所、有关组织和专家学者的作用,专业性强或者涉及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的法律,可以委托有关组织和科研院所在立法机关的组织和指导下起草建议稿,避免有的部门通过起草法律草案不适当地扩权诿责,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法律草案起草阶段就应当允许公民、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团体以适当方式发表意见。以便及早地更广泛地汇集民意,起草单位要注重调查研究。还可以就立法过程中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问题公开召开专题听证会。直接听取争议双方的相反意见,法律草案的审议要公开,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的会议。可由委员会决定向新闻单位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或者分组会议审议法律草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法律,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审议情况,征求意见的情况要公开,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需要设定普遍性的公民义务的重 要法律案,要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有关机关、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提出了哪些意见。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对于人民群众和代表的意见。以保证制定的法律充分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立法文件和资料要公开,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委员发言的记录、有关部门的意见以及相关的立法资料等,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的简报等资料,应当允许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查阅,要通过立法信息的公开;保障和促进立法民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立法公开的重要内容,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代表。

7.我国法律的立法程序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法律议案的提出,二是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我国法律的立法程序主要有四个步骤:①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法律草案的审议;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8169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10日 上午10:33
下一篇 2023年 7月 10日 上午10: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