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经典语录(六祖坛经经典100句)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

六祖坛经经典名句有:

1、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2、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3、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4、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5、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6、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7、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8、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9、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10、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六祖坛经经典100句)

六祖坛经经典100句

六祖坛经经典语句

1、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4、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5、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7、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8、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9、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1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11、自见本性清静,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12、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13、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5、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16、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17、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8、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19、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2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21、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22、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2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4、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25、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6、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27、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28、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29、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30、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31、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32、乘是行义,不在口争。

33、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3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5、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36、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7、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38、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39、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40、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名言警句摘抄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名言警句摘抄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2、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8、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9、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0、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1、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2、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14、有道者得,无心者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5、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16、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持戒、菩萨》

17、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经典禅语25句摘抄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六祖坛经经典禅语25句: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3、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4、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5、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7、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8、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9、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10、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11、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12、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13、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1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5、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16、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17、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18、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19、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20、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21、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22、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23、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24、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25、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六祖佛语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3.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4.佛法是不二之法

5.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6.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7.明与无明,凡夫见二

8.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9.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

10.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

11.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12.其法无二,其心亦然

13.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14.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15.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16.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17.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18.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9.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20.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21.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22.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23.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24.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25.直道不立文字

26.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27.诸佛出现,犹示涅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28.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29.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30.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3.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34.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35.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6.不是风动,不是旖动,仁者心动

37.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38.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39.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40.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41.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42.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43.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44.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45.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46.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47.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48.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49.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50.住心观净,是病非禅

51.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52.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53.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54.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5.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56.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57.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58.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59.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60.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61.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62.定慧一体,不是二

63.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64.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65.前罪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六祖坛经完整原文

六祖坛经原文及翻译如下:

【六祖坛经原文】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译文】

惠能安置好老母亲后,便辞别老母北上奔赴黄梅。不到三十天的时间,便抵达了黄梅,见到了五祖弘忍大师并向他致礼参拜。

五祖问道:“你是哪里人,到我这里想求得什么?”

惠能答对道:“弟子我是岭南新州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师父,只想觉悟成佛,别无他求。”

五祖大师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未开化的獠蛮,怎么能成佛呢?”

惠能说:“虽然人有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别,但人的佛性却没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我这个獦獠之身虽然和大师不一样,但我们本自具有的佛性却有什么不同呢?”五祖还想和惠能继续交谈下去,因为看到众多弟子围在左右,便让惠能和大家一起先去干活。

惠能说:“惠能禀告大师,弟子内心常生出智慧之念,认为不离自我本性便是成就福田,不知道大师还要让我干什么?”

五祖说:“想不到你这獦獠根基很不错,禀赋很高!你不必多说了,先到后院马棚里干活去吧。”

惠能退下来到后院,有一个行者,分派惠能干劈柴舂米的活。

如此,惠能一连干了八个多月,一天,五祖突然看到惠能,便说:“我考虑到你的见解是很可用的,恐怕有坏人嫉妒而要加害于你,所以那天没有与你深谈,你明白我的用意吗?”

惠能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用心,所以从来不敢到前堂大殿上去,以免被别人察觉,”

六祖坛经全文诵读

六祖坛经全文及译文: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

关于《坛经》的争论

传统上,《坛经》一直被认为慧能所说、法海所记。20世纪初,于敦煌文献中发现了慧能的《坛经》及其弟子神会的语录,《坛经》研究有新的发展。1930年以来,胡适据敦煌文献,先后发表《荷泽大师神会传》、《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坛经考之二──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认为《坛经》的作者不是慧能而是神会。

六祖坛经的精髓

1、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学佛不要太死板,不要太执着,磨砖和坐禅只是修行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成佛的真义,如果坐禅不去参悟佛理,最多只能算是坐在那里休息而已,成佛不是坐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和修出来的。学佛是为了修我们自己的一颗心,持戒、打坐,都是为了修心,如果学佛过于执着表面的形式,就会舍本逐末,难以真正从佛法中受益。

2、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学佛修行,其实就是在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一位禅宗大师说过:人成即佛成,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去做佛。很多人学佛,都执着了如何成佛,却忽略了如何做人。

学佛不是要你每天打坐念佛,而是要你学会做一个慈悲、正直的人,学佛不是要你执着在念佛、吃素、诵经这些事情上,而是要你去孝顺父母、侍奉师长、修十善业。当你做到父慈子孝,当你把人做好时,再去念佛、打坐,才能锦上添花。

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修行是自己的事,真正的修行人,只会常思己过,从来不去论人是非。《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真正的修行人,如果经常见到世间种种过失,那是因为自己的妄心没有消除,是自己的修行不够。

修行就是在修一颗平等心,如果你经常看到他人的过失,那其实是你自己的过失,这时一定要去反省自己,当你见到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时,你自己也就修行了菩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540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5日
下一篇 2023年 5月 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