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怀古(越中怀古)

越王台怀古

《越台怀古》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萨都剌。其古诗全文如下: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释】

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

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赏析】

这首诗题为《越王山》,作者萨都剌(拉)(1272—?)字天赐,号直斋,蒙古族人,世以膂力起家,累著勋伐,元英宗命镇云、代,赐姓萨。都剌生于雁门,博学能文,工诗词,擅书画,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有《雁门集》传世。风格清婉,擅写自然景物及民间疾苦。至元元年(1335年)入闽,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在职一年半,因弹劾权贵被降职。入闽期间,诗作近百首,《越王山》是其著名之篇。

越王山即现在的屏山,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此诗风格苍凉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所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作者从人事变迁中感悟到的东西,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领悟。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作者极目远望,只见当年的闽越国古都仍被高山包围,四周群山蜿蜒盘旋,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远处突兀险峻的山中,云气蒸腾,笼罩着虎豹雄关。作者极力形容,福州自古为形胜之地。巍峨的天然屏障横亘于目前,易守难攻。闽越王无诸开闽建国,定都福州,实有远见卓识。这两句描述的重点似在冶城北面远处高峻的山岭。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这两句似是作者转身南望所见场景:收近目光,看不远处废殿颓宫,只剩面目狰狞、象征霸气的青铜巨兽,也已锈迹斑斑,无人问津,独自伤神;孤寂地肃立于荒草丛中,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似在泣诉往事。夕阳西下,夜幕将临,海湾内、江面上只见暮鸦点点,自西南向眼前飞还,这是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然写意画图。倦鸟知还,暮鸦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此句采用拟人手法,借物咏怀,写景抒情。用“秋露、夕阳”这凄凉、冷峻的字眼表明时序变迁、人事代谢;用“暗、泣、背、还”这些阴森、悲苦的词语隐指繁华盛世的没落与千年间王朝的更替。句中动静结合、古今对比,生动形象,相得益彰。作者用象征性的场景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下半首由历史陈迹品评人物、事业,以抒发作者的感慨。本联为概括总结。作者直抒胸臆,感慨时事人物: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人物,已经风流云散,随烟尘飘没于九霄云外;而纵横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也已伴随悠悠流逝的岁月,埋没于荒烟蔓草之间。此句对仗工整,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却感慨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哀婉忧伤。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近景描写,并抒发感慨。夕阳西下,雨后山间清幽凉爽,空谷回响着鹧鸪所发出的急促而悲切的啼鸣:“行不得也哥哥!”似在催促作者收回思绪,赶紧回去。荒岩上长满苔藓,野地上的翠竹被秋雨撒得斑斑点点。“版主一枝千滴泪”,正用以比喻悲伤愁苦的感情。这里再次点出“日暮”,意在加深衬托对昔日繁华的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又借“鹧鸪、荒苔、野竹”等眼前景物,烘托苍茫、悲凉的意绪。

越中怀古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怀古 魏庭坚

句无亭下驻骖騑,鉴水寒光照客衣。

绑翠鄂君舟上去,浣纱西子网中归。

禹祠草树空春色,秦望风烟半夕晖。

王谢胜游何处问,茂林修竹尚依依。

越王台怀古(越中怀古)

苏台怀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

苏台:姑苏台.

【赏析】: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金陵怀古

金陵怀古原文: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怀古翻译及注释

翻译 靡靡之音《玉树 *** 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著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注释 1.金陵:古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后设置。在今南京市清凉山。2.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 *** 花》。歌残:歌声将尽。残,一作「愁」,又作「翻」。王气:指王朝的气运。3.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戍:一作为「画」。「景阳」句:一作「景阳钟动曙楼空」。4.松楸:指在墓地上栽种的树木。一作「楸梧」。冢(zhǒng):坟墓。5.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著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6.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7.江豚:即 *** 。水中哺乳动物,体形像鱼,生活在长江之中。吹浪:推动波浪。8.英雄:这里指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9.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李白《金陵三首》:「山似洛阳多。」

金陵怀古鉴赏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 *** 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 *** ,隋军攻陷金陵,《玉树 *** 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吒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金陵怀古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写于大和八年(834)前后,当时诗人许浑中进士之后在江南游历,试图以才学为当地权贵所赏识。 诗词作品: 金陵怀古 诗词作者:【 唐代 】 许浑 诗词归类: 【登高】、【写景】、【咏史怀古】

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245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5日 上午9:54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5日 上午9: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