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大将军简介(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施琅大将军简介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因为施琅是个墙头草翻来覆去的投降叛变,毫无忠诚可言,俗称三姓家奴。

在清朝没有立足之处,最后就现在投靠在广西的明朝残余势力李成栋,但是在明朝时期李成栋和施琅不合,所以就把施琅推荐到了郑成功这边,本想和郑成功好好干。

但是到了郑成功这边,依旧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最后施琅和郑成功决裂。这一次的出逃也让康熙非常的讨厌这个施琅,反反复复的一个人,从这个方面看康熙也想杀他了。

简介

郑成功看到施琅这样做,就又和施琅起了冲突,最后施琅杀了郑成功的人,郑成功又杀了施琅全家,施琅没办法就又选择投降了清朝。这一次的投靠康熙看到了施琅的海军本领,所以得到重用,最后台湾也是施琅打下的。

所以其实施琅对于康熙来说是功臣啊,虽然有点两面三刀的,反反复复的,但是其实也是为了展现抱负,所以有人说康熙想杀施琅是错误的认知了。

施琅大将军简介(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施琅为什么断子绝孙

因为施琅是个墙头草翻来覆去的投降叛变,毫无忠诚可言,俗称三姓家奴。

在清朝没有立足之处,最后就现在投靠在广西的明朝残余势力李成栋,但是在明朝时期李成栋和施琅不合,所以就把施琅推荐到了郑成功这边,本想和郑成功好好干。

但是到了郑成功这边,依旧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最后施琅和郑成功决裂。这一次的出逃也让康熙非常的讨厌这个施琅,反反复复的一个人,从这个方面看康熙也想杀他了。

简介

郑成功看到施琅这样做,就又和施琅起了冲突,最后施琅杀了郑成功的人,郑成功又杀了施琅全家,施琅没办法就又选择投降了清朝。这一次的投靠康熙看到了施琅的海军本领,所以得到重用,最后台湾也是施琅打下的。

所以其实施琅对于康熙来说是功臣啊,虽然有点两面三刀的,反反复复的,但是其实也是为了展现抱负,所以有人说康熙想杀施琅是错误的认知了。

关于施琅的简介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 *** 。由于背郑降清,被人们认为是汉奸。

施琅,福建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沦为汉奸。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施琅1651年随郑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得功之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

时在南澳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厦门。郑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假回闲员施琅奋勇抗敌只字未提,只赏纹银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于郑成功处,并被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得杀曾德。

施琅曰:法令,琅是不敢违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脱责任?接着他下令杀了曾德。

施琅杀犯法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遂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而担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平定台湾,顺利招抚郑氏集团。并上书清廷将台湾纳入中华版图。终于得到康熙皇帝支持。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军平台,之后,他积极呼吁清廷在台湾屯兵驻守,力主保台固疆。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6月,奉旨 *** ,统帅福建舟师迅速攻取澎湖,尔后,利用有利的态势,主动、积极地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促使郑氏集团放弃抵抗而就抚。台湾本岛不战而下。

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此后,台湾在甲午战后曾被日本侵占50年,二战后于1945年光复。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由于内部陈永华(郑克臧岳父)和冯锡范(郑克u岳父)发生内讧。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u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1664年施琅由于建议,清朝派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预备进攻澎湖,直捣台湾,称为四海归一,边民无患。

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施琅即上《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分析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施琅的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京之日,他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朝廷起用。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0月,清 *** 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

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u茫然的说: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郑克u听从了刘国轩的劝告。

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 *** 是为国为民尽职,对郑成功毫无怨仇。(原祭郑成功文:自同安侯入台,台地始有居民。逮赐姓启土,世为岩疆,莫可谁何。今琅赖天子威灵,将帅之力,克有兹土,不辞灭国之诛,所以忠朝廷而报父兄之职分也。独琅起卒伍,于赐姓有鱼水之欢,中间微嫌,酿成大戾。琅与赐姓,剪为仇敌,情犹臣主。芦中穷士,义所不为。公义私恩,如是则已。祭毕,施琅哽不成声,热泪纵横。郑氏官兵和台湾百姓深受感动。赞扬施琅胸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冷静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远非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895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5日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