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退与退休有什么区别
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办理了退休手续,只是在单位内部的一种近似退休待遇的办法,办理内退的人员可不在单位工作,但每月可从单位领取一定数额的内退费,不过这些人的社会保险并没有终止,而是由单位继续在社保中心缴纳,一直到到达退休年龄条件后正式办理退休。1、政策依据不同内退主要是依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等文件,其规定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内退;退休主要是依据《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其规定一般情况下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才能够退休。2、待遇标准不同职工内退期间,生活费由企业承担,生活费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但不得低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而办理退休后领取的是基本养老金,其是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3、发放主体不同内退职工的生活费由用人单位负责发放;而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的职工,其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4、救济途径不同因内退发生的纠纷为劳动争议,退休则由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并发放待遇,对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发放养老金的行为不服,国家出台内退政策的目的是:企业减员增效,有关企业职工内退的政策规定,是针对有富余人员的企业,因年老、体弱、多病而不适应工作强度的职工,国家在出台内退政策的同时,强调严禁企业超出国务院规定办理内退的行为。任何涉及员工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等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内退达5年后,应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并结束企业内退状态。距法定退休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职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
2.内部退养与提前退休的区别是什么?
一、内部退养与提前退休的区别:内部退养是没有正式退休,只是提前离开工作岗位,退养期间的工资要交纳个人所得税。而提前退休是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另外二者取得的一次性收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也是不同的。二、内部退养与提前退休的不同处:内部退养是特殊时期国家针对企业的一项特殊政策;提前退休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一项长期性政策。内部退养是特殊时期的一项政策,新劳动法已经把这项政策叫停;(三)离开工作岗位要求的条件不同。内部退养要求距正式退休年龄不足5年,有的单位有工作年限的要求,提前退休,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男55岁女45岁,而且特殊工种要在特殊工种岗位有相应的工作年限,病退要进行丧失工作能力鉴定,还要求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四)生活费发放来源不同。内部退养人员还属于企业在职人员,由企业发放生活费。提前退休人员是企业退休人员,由社保部门发放养老金。(五)社保待遇不同。内部退养人员,企业仍给缴纳五险一金;提前退休人员,而是享受养老金和医疗待遇。内部退休,企业用人制度改革”需要更新人员结构或降低人力成本,都得快速减少体制内正式员工的数量。渠道之一便是让他们从企业内部提前退休,内退。
3.退养的国家规定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2、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扩展资料:1、干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以退休。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2、工人。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机关群众团体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并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破产国有企业职工111个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特殊工种退休、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退休除外),可提前5年退休。资源枯竭型破产关闭企业职工。
4.国企内部退养(也有的叫企业内部病退)和内退的待遇区别是什么
国务院1993年4月20日发布的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中明确说明: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劳动部关于《严格掌握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通知》规定。企业对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因年老体弱不能坚持正常生产工作的“可以实行离岗退养,离岗退养期间,按一定比例发放工资,所需费用仍在工资基金中列支,离岗退养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发给退休费。实行职工内部退养有两种情况,二、年老体弱不能坚持正常生产工作的”可以离岗退养:企业不能随意对职工作出内退规定;
5.退养期间算不算工龄
国务院1993年4月20日发布的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中明确说明:“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劳动部关于《严格掌握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通知》规定:“企业对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要妥善安排,因年老体弱不能坚持正常生产工作的,可以实行离岗退养,离岗退养期间,按连续工龄计算,按一定比例发放工资,所需费用仍在工资基金中列支。离岗退养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发给退休费。”实行职工内部退养有两种情况:一、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的;二、年老体弱不能坚持正常生产工作的,可以离岗退养。三、除上述两种情况外,企业不能随意对职工作出内退规定。即使符合以上两项离岗退养条件,职工在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其工龄应与以前工龄合并计算,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才能办理退休手续。
6.企业内退和企业员工离岗休养的区别是什么?
企业内退和企业员工离岗休养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离岗休养是国家对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的特殊政策;内退是企业内部对职工执行的退出工作岗位,各个企业自己制定有关待遇,依然保留职工身份,办理正式退休,离岗休养是国家统一的政策和待遇,离岗休养的待遇是由国家单位负责。内退的待遇是企业内部对职工执行的退出工作岗位,内退的申请条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均可办理内养手续:1、改制时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超过5年,2、从事特殊工种且改制时已达规定年龄,离岗休养条件如下:(1)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3)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或既享受过供给制待遇、又享受过薪金制待遇的干部。(4)建国前是解放区机关工勤人员和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享受供给制待遇,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工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前提拔为干部的。(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拔为脱产干部、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当干部(含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必须长于当工人的时间;不属于因犯错误、受处分而安排当工人的。(6)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因工作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派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包括军队转业干部)。(7)1948年底以前在根据地、解放区入党的农村党员。
7.请问退养和退休有什么区别?
部退养与提前退休有严格政策界限,不再参保缴费,不计算工龄,劳动合同也已终止,内部退养人员准文件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而提前退休则属于退休人员;而提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3)内部退养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方可办理退休手续,都有年龄、工龄限制。内部退养只是体制转轨时期针对部分老国有企业冗员严重的问题采取的一种过渡措施。(1)内部退养后仍是在职职工,仍应继续参保缴费计算工龄,内部退养不是说凡是老职工均可适用。一是必须由职工本人提出申请。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8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