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衰退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和西方的交流,没有引入先进的政体和科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浪费了20年才开始洋务运动,如果洋务运动早20年也就不会丧失戊戌变法的机会了辛亥革命后。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衰退的原因
一、国家垄断行为直接威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1、国家垄断了资本市场。所有的资本市场都由国家垄断占有,资本的投入与运作全由政府决定和施行。与之相伴生的是官僚资本的飞扬跋扈和横冲直撞。2、国家垄断了主要产业。还有银行、金融、保险、邮政、电信、新闻出版业,这些高利润、高回报率的行业都被国家所垄断,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即就是近来像银行和保险业在政策上有所开放,但由于准入门槛太高而让人望而却步。3、国家垄断了人力资源。在前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人都被纳入了国家管理体系中去了,整个人才资源全部被政府垄断,大学生乃至中专生毕业后全部由政府划拨到基层一线,干得有点名堂的不是做了官就是谋了企业管理层的职位,干得不好也在机关单位混个办事员职位。个人从来没有自主创业的权利和择业的自由。近年来虽然人才市场建立了但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健全,加之我国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和专业人才因为就业压力大而被一些国有企业低薪吸纳,摆脱不了体制的束缚。而高层次人才、特殊行业的专业人才更是被绑定或军管。二、法律体系不健全,直接威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开原则。1、法律制度不健全。如这几年愈演愈烈的房地产行业的“直接推动了楼市泡沫的恶性膨胀。房地产商与银行银行抵制政府调控法令与政策谋取暴利的违法行为触目惊心。还有象外资与内资企业在某地行业的准入门槛及政策优惠不一等都暴露出法律制度上的疏漏与真空地带较多。在监督企业经济行为约束企业非法经营活动及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缺少震慑力和权威性,出现了吃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不正常经营现象。轰动中外的厦门远华案及近年来的企业领导人经济犯罪案即是明证。三、政企不分直接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原则及公平与公正原则。1、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被一些把持决策权或管理权的原企业负责人或实权人物所操纵,暗箱操作披着合法的外衣,了国有企业的资产。这种掠夺式的行为直接催生了官僚资本的怪胎,社会灰色收入者阶层由此产生,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即严重失衡,其不良影响力不仅仅限于此。权力寻租,权力入股,官员以出卖公共利益攫取个人利益,这也许是越反越贪无法根治腐败的缘故,这也是中国式的腐败特色。3、企业决策民主化受到践踏。由于封建家长制的意识影响,企业主像小脚媳妇一们,所以许多好的企划与改革方案不能实行,反而在一些上级行政部门的瞎指挥下,失去了发展机遇,甚至因决策不当而亏损破产。这种唯上司是从的行政管理方式使企业行为盲目化,不积适应市场经济的决策民主化要求。四、城乡有别的双轨发展政策直接挫伤了占我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广大农民的经济建设积极性。1、公共资源的80%被各类大中小城市所占有,而农村占有少之又少。比如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都和城市倾斜。
现在中国经济是在衰退吗
今年GDP增速应该在6.9%左右,这个增速远远大于官方预测的经济数据。应该说是中高速增长。今年经济主要增长的因素与去年相比,出口和房地产的贡献率比较大,经济结构继续在改善,但是全社会杠杆率仍然非常高,说明中国经济仍然是靠一定的负债拉上去的,2018年的经济增速一定会下降,主要因为明年会继续防风险,去杠杆力度同样也会增加,房地产投资一定会下降。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会衰退
中国经济早就开始下滑,GDP增速从10%以上滑落到现在的7%左右,任何经济体都有经济景气和衰退期,属于正常现象,目前我国经济下滑迹象企稳。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了吗
你好,中国经济早就开始下滑,GDP增速从10%以上滑落到现在的7%左右,任何经济体都有经济景气和衰退期,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分解读。目前我国经济下滑迹象企稳,类似于L型底,有走平的趋势,随后还是很可能重新步入上升周期的。
中国经济行情衰退的案例
1、 这是正确的降息、还是错误的降息?我们认为是正确的降息。所谓错误的降息,靠发钱来抵抗经济下降。如果经济下降是结构性的,印钱不仅不能提升经济增速,还会造成通胀或者地产价格虚高(中国是后者),也就是滞涨情形。大水漫灌造成大量僵尸行业、僵尸企业僵而不死,阻碍了调结构的改革推进。央行在过去两年,不管经济滑坡多厉害,使劲咬紧牙关不降息、不降准。已经超出了总理能承受的范围。目前经济降速里,除了长期结构性的原因,可能也包含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只要有周期性原因,就可以降息应对。目前经济有多差?总理是不是知道我不敢说,但经济学家肯定不知道,因为没有可靠的GDP和失业数据。咱们的GDP和失业数据,只有误差方向是确定的:经济向下的时候数据做了向上的调节。今年增长最后还会是一个7.4%左右的数,市场(特别是私人部门)实际感觉都像5-6%。增长、价格、就业这宏观三大指数里,现在PPI和CPI综合起来基本是通缩压力,那说明经济实际增长在应有水平(学术语言叫潜在增长率)之下,今年经济增长对基建投资的高依赖,已经达到了空前的2009年水平。服务业可以吸收更多民工了,但GDP增速的下滑压力估计是差不多的。今年的经济一定是垮掉了。而且明年(至少上半年)还会是这样:下滑更大、政府更加卖命。明年经济的主题和今年是一样的:用向上的政府投资,对冲向下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经济具体走势怎样,经济应不应该这么差?目前的经济困难,除了长期结构性下滑(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格局变了,改革格局还没变),我们认为还有一部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周期性因素指的就是暂时性因素,一小段时间后会改变的因素,就可以用降息这样的手段来对付。造成今年经济超越结构性下行的周期性因素有:对高端消费打击很大(到明年才会企稳);外需复苏很不稳定,尤其是美国今年一季度的萎缩;当然房地产的下行是长期结构性的(朝着崩盘去了)、还是短期周期性的(软着陆),如果当下经济下降有周期性因素,那央行就有义务放水来平稳周期。第二、以前不敢降息、主要是怕钱又流入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现在这两个制肘削弱了。房价已经降了半年了,对价格的心理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几乎是怕市场太冷,至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平台就凉了一半了,今年各级政府的卖地款比去年估计要少一半。再加上8月31日《预算法》四审过会和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发布,地方举债约束是越来越明显。这给了全面降息降准的条件。现在也有必要回归正路。今年以来央行眼花缭乱的创造使用了各种工具:PSL、SLO、SLF、MLF。就是定向、定期发钱——跟美欧日搞QE,定向买某些金融产品,据说通过这些渠道发出来的钱,中国不是总体钱不够,而是钱流向不对,但实际上有两个大问题:贷款的基准利率降了40点(从6%到5.6%),但贷款利率已经是自由浮动了。就是说商业银行原来给出的一年存款利率,银行吸存的成本是不变的。中信、平安这样的银行存款利率还是保留在3.3%,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包商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不仅没降,反而应声上调了存款利率到3.3%。存款利率不下来,商业银行要运行、要吃息差,把贷款利率往下放吗?银行惜贷,经济只能更差,一次降息不起作用,只能继续往下降息。第二、目前物价下降的速度可能要超过名义利率。现在生产资料的价格(PPI)是负增长(通缩)——PMI里面订单指数还在下行,而生活资料(CPI)的增长在萎缩(通胀放缓)——今年不过3%,企业借钱的成本是要看实际贷款利率的。实际贷款利率等于名义贷款利率减去价格指数。如果物价在通缩或者通胀放缓,一样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在上升的!造成融资成本越来越贵。所以明年的名义利率一定要降。从企业的角度想,整体企业盈利是跟GDP走的,明年就算是接近9%吧(7%实际GDP增长+ 1.8%物价涨幅)。企业综合借贷成本接近、甚至超过了这个数。这样全社会企业为银行打工的情况就没有改变,企业会借钱扩大生产吗?赚9分钱盈利。第三、降息之后,美国在加息,这样反而会加剧国内资金的紧张。存款利息不会下降,贷款利息不愿下降,银行息差减小,所以必须给银行更多的钱。怎么给银行钱?以前1块钱存款,央行要截留2毛钱准备金,就给银行放出了钱。一月份的物价会比较低(实际利率高),银行也需要准备一些流动性应付春节。比降准降息更有意义。这回非对称降息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把存款利率自由化又推进一步,后面可能利率自由化会提速。我国银行存贷比的规定简单粗暴,调整是迟早的事。说的同业存款计入一般存款落实,银行一下子多出近10万亿的存款,贷款能力就相应增加了(但坏处是,这10万亿都要交存款准备金!银行反而钱少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要一口气降3-4次准备金率)。银行不愿意贷款,那让大家都上市发股票、发债直接融资行不行?再次强调注册制”没有历史包袱的新三板可能彻底些,中国金融不愿意出钱。找外国金融机构出钱行不行,说支持跨境融资“然后说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经济与装备走出去,这次降息效果有限?后面如果有几把降准、降息,再加上修改存贷比、注册制、放宽跨境这些,它蕴含了未来好几重的变化可能,第一、连串宽松的前提是明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
现在中国的经济属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那一个时期
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1979-1999年这二十年属于打基础的年代加入WTO后处于繁荣时期,2005年的经济危机后处于衰退时期2011年国家整顿经济,造成各行业严冬。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8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