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的意思(不堪的意思是什么)

[知识清单]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的引申义就有五个。

unnamed-file-65

表数目,一只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引申义

统一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专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满,全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相同,一样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把……看作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如下表:

名词活用

作 动 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用眼睛示意。

作 状 语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函:用匣子。

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

友:以……为朋友。

动词活用

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使……相斗。

形容词活用

作 动 词

非利足也。(《劝学》)

利:走得快。

作 名 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铁甲。

锐:武器。

使动用法

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使……完好。

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

奇:以……为奇。

数词活用

作 动 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一:把……看作一样。

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劝学》)

一:专一。

作 名 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一:一体,整体。

三、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相互借用的现象。通假字有两个特点:①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看不出相通了);②字形相似。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考虑通假字。同时,如果在读音或字形方面存在相通或相似的另一个字可使整个句子通顺畅达时,就可确定它是通假字。

1.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通“又”。

2.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

3.古今字

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区分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形成了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如“至莫夜月明”中的“莫”通“暮”;“澭水暴益”中的“益”通“溢”。

四、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异义)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 *** 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 *** 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

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今义专指“足”。

4.词义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在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在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6.感 *** 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 *** 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词;今义是“迎合”,含贬义。

五、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

1.语素意义相反

如“契阔谈,心念旧恩”中“契阔”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意为“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2.语素意义相关

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国家”是偏义复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典题导学]

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要求判断对加点词语所给词义的正误;

二是在翻译题中,将重要的实词设为得分点。

此外,断句题也隐含了对常见实词理解能力的考查。

题型一 选择题,判别正误

【题型分析】 这是高考的经典题型,也是浙江卷常用的题型,命题人通常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典型的实词,加以解释,要求考生判断其中不正确(错误)的一项或正确的一项。

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

[宋]曾 巩

公讳充,字公度,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为邵武军之邵武尉。丁母忧,服除,为越州司理参军,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又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公事。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澧州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一。

公为人好自洁清,平居衣冠容貌肃然,及其临事,以沉默慎静为主。故历内外官,无纤介之失。其与人游,始若淡然,无足动其意者。及其久,人人皆退自喜,谓公真长者也。其为尉、参军、掌书记,人始以廉节知公。至其在群牧、荆湖,数更置诸事,人皆服其能。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后将又以贪坐法,官属多不能自全,事亦卒无污公者。于戎州,属泸州叛蛮攻淯井监,转运使用公调兵食御之,兵遂以济。于绛州,州岁市羊数万供京师,公奏减之,至今赖其法。于荆湖,既周知官属善恶,于善人多荐籍成就之,而于恶人无所贷其法。公既能自彰显其材,故荐公者尤多。盖王沂公曾与今富丞相弼之居郓也,皆荐之,而邓公之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也,又奏公为其判官。其为当世之大臣所知如此。

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养其母。及仕,未尝广田宅。丧归,借屋以居。曾祖讳恭。祖讳道隆。父讳旦,以公恩赠尚书屯田员外郎。世家南城,故为南城人。娶郑氏,累封宋城县君。子八人:曰冠卿,秘书省著作佐郎;曰端卿,郑州原武尉;曰文卿,曰徽卿,曰宋卿,曰秀卿,曰子卿,曰孺卿。公殁,诏官其一子。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其子冠卿、端卿皆谨严能世其家者也。女二人,嫁邵武尉陈涉、进士陈之邵。冠卿等将葬公,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将又以贪坐法

 坐:因为。

B.既周知官属善恶 周:详细地。

C.而于恶人无所贷其法 贷:宽恕。

D.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属:委托。

【答案】 A

【解析】 坐:因……判罪。“坐法”意为“因犯法判罪”。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与人游,始若淡然 游:游历,游玩。

B.公独挺立无所与 与: 跟,和。

C.州岁市羊数万供京师 市:贩卖。

D.于善人多荐籍成就之 籍:通“藉”,借助。

【答案】 D

【解析】 A.游:交往,交际。B.与:亲附,结交。C.市:购买。

解答这两道题,首先要审读题干。第1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第2题则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再根据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这些词语的词义作出正确的解释,从而得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来。

〖参考译文〗

蔡公名叫蔡充,字公度,天圣二年 *** 进士,做了邵武军的邵武尉。遭逢母亲去世,守孝期结束后,任越州司理参军,又升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又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因为疾病在澧州的官舍去世,享年71岁。

蔡公为人喜欢高洁清廉,平时衣冠容貌严肃庄重,等到他面临大事,以沉默镇静为主。所以蔡公历任京城内外各种官职,没有丝毫的过失。他与人交往,始终心态淡然,没有足以动摇他意志的事情。等到时间长了,人人回去都很欢喜,认为蔡公是真正的德行高尚的人。他做校尉、参军、掌书记时,人们才因为他廉洁有节操而了解他。等到他做群牧及在荆湖做官,多次更改各项事宜,人人都很佩服他的才能。他在越州时,属下将领及佐吏关系恶劣,公府中的官员大多都有拥护和反对的人,只有蔡公保持独立而没有结交任何一方。后来主将又因为贪赃而被判罪,下属官员大多不能自我保全,这件事也最终没有使蔡公带上污点。在戎州,隶属泸州、发动叛变的南蛮攻打淯井监,转运使任用蔡公调集军队粮草抵御敌人,士兵因此渡过难关。在绛州,该州每年买数万只羊贡奉朝廷,蔡公上奏减少羊的数量,至今此地还依赖这一做法。在荆湖,他已经详细知道属下官员的善恶,对于善人他大多予以推荐借以成就他们,而对于恶人他没有任何宽恕他们的做法。蔡公既然能自己彰显他的才能,所以举荐他的人很多。如沂公王曾与当今丞相富弼在郓州时,都举荐他,而且邓公担任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时,又奏请皇上让蔡公做他的判官。蔡公为当世有声望的大臣所了解就像这样。

当初,蔡公13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庭贫苦,他自己尤其能够吃苦,供养母亲。等到做了官,他从未扩大自己的田地宅院。回来守丧,他借别人的房屋来居住。他的曾祖父叫蔡恭。祖父叫蔡道隆。父亲叫蔡旦,因为蔡公的功劳而被追赠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蔡公家世代居住在南城,所以是南城人。他娶郑氏为妻, (郑氏)经过多次封赠被封为宋城县君。他有八个儿子:有一个叫冠卿,任秘书省著作佐郎;还有一个叫端卿,任郑州原武尉;其他儿子叫文卿、徽卿、宋卿、秀卿、子卿、孺卿。蔡公去世后,皇帝下诏可以让他的一个儿子做官。蔡公不仅能把自己拥有的品质体现在自己身上,还能够尽力用自己留下的品行教育家人,他的儿子冠卿、端卿都是很严谨且能够继承蔡公的家业的人。他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邵武尉陈涉、进士陈之邵。冠卿等人将要安葬蔡公,就把写墓志铭的事情托付给蔡公的老朋友的儿子我。

【文言实词】

公为人好自洁清

  洁清:高洁清廉。

故历内外官 历:历任。

谓公真长者也 长者:德行高尚的人。

兵遂以济 济:得到救济,渡过难关。

至今赖其法 赖:仰赖,依靠。

尤自克苦 克:能够,胜任。

【文言虚词】

1.之

为邵武军之邵武尉 之:结构助词,的。

转运使用公调兵食御之 之:代词,指敌人。

而邓公之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也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

以疾卒于澧州之官舍 以:介词,因为。

人始以廉节知公 以:介词,因为。

借屋以居 以:连词,来。

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以:介词,用。

3.于

其于越州 于:介词,在。

于善人多荐籍成就之 于:介词,对于。

【词类活用】

事亦卒无污公者 污: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带有污点。

未尝广田宅 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扩大。

世家南城 家:名词活用作动词,安家,居住。

诏官其一子 官: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做官。

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 力:名词作状语,尽力,努力。

皆谨严能世其家者也 世: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传承。

【文言句式】

以疾卒于澧州之官舍 状语后置句,即“以疾于澧州之官舍卒”。

至今赖其法 省略句,即“绛州至今赖其法”。

【文化知识】

讳:指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丁忧:遭父母之丧。

蛮:我国古代称四方少数民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题型二 翻译题,推断词义

【题型分析】 文言翻译,是最能综合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通过文言翻译,能够较好地检测出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推断能力。命题人往往从阅读材料中选取两个比较典型的文言句子命题。这些句子中,一般都含有已经学过的有生命力的实词,要求考生运用平时积累的文言词汇知识,联系具体的语境,准确推断句子中几个重点实词(得分点)的词义。

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

三槐堂铭并序

[宋]苏 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 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1)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2)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解析】 本题通过推断实词词义等综合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翻译时,先要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1)句中,“以”,根据;“考”,考察,考证;“审”,明白无疑。 第(2)句中,“望”,期望,希望;“卒”,最终;“直道”,性情正直;“不容于时”为被动句。

〖参考译文〗

天理一定会彰显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理一定不会彰显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可取的呢?

我听闻申包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理还没有彰显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时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十八年的荣华富贵。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进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恕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记叙了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一定要经历世代才能长成。(魏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家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家族的仁德。啊,多么美好!

【文言实词】

阅千岁而不改者

 阅:经历。

今夫寓物于人 寓:寄存。

责报于天 责:求取,索要。

位不满其德 满:足够,达到。

略与王氏等 略:大致,大体上。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

【文言虚词】

1.之

世之论天者 之:结构助词,的。

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之:代词,代指天理。

国之将兴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

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而:连词,表顺承,就。

厚施而不食其报 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3.以

故以天为茫茫 以:认为。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 以:根据,用。

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以:介词,因为,由于。

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 以:介词,拿,用。

【词类活用】

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

相: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宰相。

以世其家 世:名词活用作动词,传承,继承。

【文言句式】

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被动句,“不容于时”意为“不被当世所容”。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 状语后置句,即“盖尝于庭手植三槐”。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宾语前置句,即“吾以是知天之果可必也”。

【文化知识】

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汉、周:文中指五代时期的后汉与后周。

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祖、太宗分别为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

[解题指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对所考查实词的选用,有以下特点:

(1)多义词与古今异义词是命题人首先考虑的对象;

(2) 所选词语都是考生在课文中学到过的,但题目中加点词取用的含义常常不是课文中所学过的那个意思;

(3)所选词语必须联系文本的语境来判断它的含义,尤其要从结构与词性上去判断正误;

(4) 从近几年浙江卷的考查内容来看,双音节词语的考查量有增加的趋势。

一、语境分析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二、语法分析法

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三、联想印证法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如2016年浙江卷《琅嬛福地记》中“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一句,若判断“蛄蟪”的意思,可联系课本《逍遥游》中“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可知“蛄蟪”即“蟪蛄”,指寒蝉。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如果试题 *** 现了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其含义。要注意的是,当句子中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如“妻子”“无论”),翻译时千万要谨慎。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某些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四、并列结构推断法

对于并列关系的文言实词,可根据相邻字来推断其词义。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怨天尤人”,“天”与“人”对举,“怨”与“尤”的词义也必定相近,由此可知“尤”应为“怨恨,归咎”义;“求全责备”中“求”与“责”同义,“全”与“备”同义。

五、通假推断法

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义。

[即学即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隐蔽,躲藏。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得:希望。

C.此物故非西产 故:本来,原来。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担心,担忧。

【答案】 B

【解析】 得:能够,可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病:病情。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几乎,差不多。

C.欲呼张良与俱去 去:过去。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答案】 C

【解析】 去:离开,离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堪”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堪:愿意。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堪:胜任。

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堪:忍受。

【答案】 B

【解析】 堪:忍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疾”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病,生病。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引申为强。

C.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疾:通“嫉”,忌妒。

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疾:弊病,缺点。

【答案】 A

【解析】 疾:痛恨,痛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报:报答皇恩。

B.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幼稚:小孩子。

C.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竹制手杖。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肆无忌惮。

【答案】 D

【解析】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宾客:客人。

B.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下流:地位或处境低下。

C.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 臭味:气味。

D.政声卓著,当下车伊始,即自撰一联

下车:新官刚到任。

【答案】 A

【解析】 宾客:指门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致天下之士,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B.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

C.于是焉河伯是旋其面目

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答案】 D

【解析】 劳苦:古今义同,劳累辛苦。A.以致:古义,而招致;今义,表结果。B.萧条:古义,空虚;今义,寂寞冷落,毫无生气。C.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之氓咸善游

 咸:皆,都。

B.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绝:横渡。

C.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后:落后。

D.有顷,益怠。 怠:懈怠。

【答案】 D

【解析】 怠:疲倦,疲乏。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1)你太愚蠢了,太蒙昧了!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2)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因为大利而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1)“愚之甚”“蔽之甚”均为状语后置句;“蔽”,蒙昧;“且”,将要,快要;“货”,钱财。(2)“得.…..乎”,为反问句固定句式;“溺”,淹死;“大氓”,大人物。

〖参考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得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下水游泳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擅长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太愚蠢了,太蒙昧了!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因为大利而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7697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20日
下一篇 2023年 5月 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