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下企业运营的沉思(企业怎样运作应对经济变动)

曾经的全球化浪潮、市场经济、丛林法则给我们一大错觉,只要专心做好自己,做强自家,把生意做起来,把关系搞起来,世界再大,也是我们的,只要我们手里有钱。

但是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一切都改变了,大到全球的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小到出行都要戴口罩、困于一室,深到知识体系、认知结构、社会治理,浅到公序良俗、工作生活,有时候我们都对曾经接受的教育、看到的新闻、执行的计划产生质疑,迷茫和犹豫,怀疑和摇摆越来越成为常态,“不确定和不清楚”、“不是最差,只有更差”越来越多,似乎命运的锁链在重构,每个人都像雪山里飘舞的雪花。

百年变局下企业运营的沉思(企业怎样运作应对经济变动)

在如此状况下,我们发现仍有不少代表性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他们大多都经历过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而他们共同的应对法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即先练好自身的内功,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内部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如红杉资本加大对项目的投后管理,强化投后服务体系建设;火爆网络的任正非讲话,强调华为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可见经历了三年抗疫的各大企业,在经营上都在趋于务实。

1、变局,时局,布局

自从18年底孟晚舟事件发生以来,中美贸易战就从经济领域漫延到了意识形态领域,伴随着媒体传播,人们发现美国制裁华为的背后,是全球化供应链的重构,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而年初俄乌冲突导致的制裁与反制裁,则是中、美、俄三个大国的博弈,像极了二战后的抗美援朝和马歇尔计划,只是中俄易位,对手还是美国。

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共体的诞生,抗美援朝加速了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其后几十年双方的猥琐发育,不但催生了冷战,还促进了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启了全球化浪潮,领先的科技和专业的工人不但决定了全球化贸易体系,还影响了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坚持自主工业体系的中国迎来了经济的起飞,坚定全球化分工的欧盟沦为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如今国与国的竞争,早已突破军事上的城池争夺,影响市场供应的企业竞争亦成为主角,美国Facebook和苹果,中国的滴滴和联想,都被人们打上了政治的标签,而曾经身处漩涡的华为和Tiktok受关注度,更是超过了总统大选和俄乌冲突,承着美国制裁清单的拉长,台积电、中航工业、中芯国际等众多知名企业亦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科技无国界、市场化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意识形态和市场流通正在回溯。

在战争未来之前,代表意识形态的政治和代表流通的商业市场变成了各大势力追逐的狩猎场,企业的选择,就决定了未来企业命运的归途,几乎每个叱咤风云的企业背后都有大国势力的身影,而国家对企业的帮扶,亦决定了未来经济的格局,企业才是引领技术发展的主力军,顺势而起、乘运而兴,二战后的宝马、奔驰代表了机械工业,冷战后的微软、IBM代表了IT产业,市场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市场的体现,越是动荡时期,越要讲政治。

2、用确定战胜不确定

在百年变局、经济动荡、营收不确定性增加的眼下,看似守城的维系老客户,就比扩张至上的攻城更重要,做老客户的加法,就是在用公司自身的确定性,迎战市场变化的不确定。

营销中有一条黄金法则:开发10个新客户,不如维护1个老客户。新客户带来的效益并不比老客户高,反而因为经常维护老客户,基于信任老客户更容易效益延展。维系好已成交客户,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方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实施有效的维护与深开发,不仅可以促进营收的显性增长,还能通过长期服务、深度使用,洞察实际需求,促进产品服务的迭代发展,利于公司竞争优势的有效保持,而通过老客户之间的口碑传播,更利于公司软实力的提升。相反,不重视老客户维系,重开拓、轻品控,不仅不利于合约的续延,还会在行业内形成肿瘤效应,加大新客户开发的难度。

存量时代,所有的企业都在积累客户资本。著名华人企业家,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即中间最低点为附加值较低的制造部分,而上升的两端则代表了高附加值的研发和销售。To B、To G类企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客户的参与也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每当客户享受到积极的企业服务时,服务提供者的客户资本就会随之增加。在华为内部有一个说法:“客户是土壤,项目和机会是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庄稼,只要客户在,就不愁没收成。”从理解客户痛点到针对性解决客户难题,再到为客户提供长期价值,即是客户在为企业产品迭代创造价值,也是累积客户资本的过程。

3、越是动荡时期越需要信仰

纵观中外著名企业,就会发现其最大成功不是归功于固有产品、组织形式或分配制度,而是归功于信仰的力量以及对员工的巨大凝聚力、影响力,越是动荡时期越是明显,坚定的信仰、稳定的组织、及时的调整是其穿越经济周期、战胜时代磨难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信仰去塑造和统率党员的,“建立新中国”的信仰伴随着共产党度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建立军队,突破围剿,完成长征,用小米加步枪,建立了新中国;靠“建设新中国”信仰武装起来的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靠血肉之躯打败了美国的机械怪兽,戳破了美军从无败绩的神话,连美国的军人和研究者一直在感慨,为什么在冰天雪地里,缺衣少食的中国军队还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能力,其结论是,中国军队有一种精神,源自于信仰。

在企业经营中,IBM是有信仰的,并用之塑造和统率员工,《美国最适合就业的100家大公司》一书中,把IBM描述成“把自己的信念像教会一样制度化……结果形成了一家充满虔诚信徒的公司……有人把加入IBM比作参加教团或从军”,正是依靠具有虔诚信仰的员工,IBM成为行业的翘楚;三星也是有信仰的,李健熙在企业中总是谈论道德经营,谈论人性改造,谈论对国家的贡献,在经营中,他常常强调不是追求“利润”而是追求“道德”。

不管市场怎么变化,时代怎么变迁,员工怎么流动,伟大的组织都依靠信仰勇立潮头,不被时代洪流裹挟,战胜了磨难,穿越了周期,保持了生机。越是动荡时期,越要强调信仰,因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事情是由人做出来的,而人是由信仰支配的。对于失败,人们可以找到很多的理由,比如说战略有问题,执行不到位,细节没做好,团队不团结,没有发挥积极主动性等等。但是,在指出这些理由之后,我们更要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是这些理由,为什么这些方面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人出了问题,归根到底是信仰问题。

员工素养不够,可以提高,而信仰动摇了,就没有了信心、规则和底线,就像企业集体里滋生了毒瘤,不但预埋了炸弹,更是消磨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抽离了团结战斗的底气。信仰的建立,首先就是宣传工作的开展,传达公司的积极信号,坚定员工的信心;其次就是培训工作的落实,强化员工企业间的价值认同,找到归属感、凝聚向心力;再次就是协同能力的提升,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员工的职责观念;最后就是抓住重点、树立典型、塑造英雄,通过简单直观的认知对比,找到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三观。

百年变局下企业运营的沉思(企业怎样运作应对经济变动)

4、逆经济周期下的员工信仰

除了少数开拓者、创业者,大多数人都希望稳定,稳定才是安全感的来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肯劳动,就有收获,而且付出与收益大体成正比,人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比较稳定可靠的预期,觉得一件工作可以干一辈子。如今,社会发展加速,几乎所有领域都被开拓地过,竞争因此加剧、内卷加深、职业飘摇、社会焦躁,以前一分投入一分收入,现在可能要两分投入,甚至更多投入才能有一分收入,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浮躁焦虑,以致于凄惶无措。

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本质并不矛盾,相对于企业内卷,更多的职业飘摇、员工焦虑来自于竞争优势不明显、行业地位不稳固、业务发展不稳定的风险企业,《2021中国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和政策调整双得影响的IT大厂,仍是求职的热土,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其充沛现金流和稳固抗风险能力的绝对信任。可见信仰才是动荡时期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神药,稳定才是引领企业持续经营、穿越周期的神器。

5、宣传要跟上时代变革的脚步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大致经过了解决产品有无的卖方市场阶段,靠产品价格差的商贸市场阶段和品牌营销的选择决策阶段,与之相伴的是市场供给变化和消费认知提升。如今随着大范围的产能过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碎片化信息时代来临,市场供应结构、知识传播路径、提高认知渠道、消费决策逻辑都在改变,供应上的趋同化、需求上的多样化、消费上的个性化、传播上的去中心化,各行千业都在内卷化,看谁都像竞争对手,卷无处不在,其特征就是营销效能的降低、获客成本的提高、客服压力的增大和选择关系的异位和价值标准体系的重构,以前是广告在哪里,销售就在哪里,现在是客户都去哪里了,客户的爱搭不理成为了营销面临的头等难题。

在流量时代、机不离手的今天,左右人们认知的舆论主阵地也在转移,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官方媒体,都已经把抖音、微博等作为流量宣传的工作重点,和网红、大V等流量草根争夺粉丝,而数起发端于流量媒体的爆料、炒作、对立、介入、整治典型事件,在形成人们关注热点的同时,也起到了科普宣传的作用,基于流量的种草营销、IP的公知效应也在放大,新媒体宣传成为各行各业的社会显学。

新世纪的短短20年,我们亲历了历史,未来的百年发展,却要我们亲手打造,百年变局始于疫情,关乎自我,身处局中,自然迷惘,只有跨越历史的鸿沟,跳脱对弈的棋局,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世界的变迁,我们需要慢下来,打开深思的眼眸,才能找到穿越迷雾险滩的峡谷。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66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2日 上午9:04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2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