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

长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长鼓舞是瑶族、朝鲜族的舞蹈。

长鼓舞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模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

长鼓在瑶语中称为“公”,瑶族长鼓以两鼓对接,中腰较细,可以握持,两端各以羊皮面覆蒙鼓面。瑶族长鼓舞有多种表演套路,或专门表现造屋动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动植物有趣的形态,舞蹈动作矫健粗犷、生动活泼、神奇怪异、充满想象力。

按表演形式分,瑶族长鼓舞包括“盘古长鼓舞”“锣笙长鼓舞”“桌台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等多种类型。按表演人数分,它又包括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表演中,鼓的打法有“武打”“文打”之分,也有“高桩”“矮桩”之分。

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

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传统舞蹈。

瑶族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比较广,也是很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先民早年在长沙、武陵或五溪等地方居住,后来往向南一路迁徙。瑶族人民多信仰神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文化和舞蹈来崇拜图腾,所以最开始,长鼓舞一般在祭祀当中使用。

这舞蹈虽然出自驱鬼逐邪之类的祭祀活动,现在却被人加入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瑶山上住着父子3人。

老人去世后,弟弟冬比被各个夺取了他那一份家产,四川流浪。后来认识了盘古王的女儿房莎十三妹,按照约定排除万难做出了这个长鼓并跳起来,两人才成了神仙眷侣飞升。因此人们碰到盘古王婆诞耍歌堂时,就要跳起这个长鼓舞。瑶族人不仅自己一起跳长鼓舞,还会有花鼓舞,组起队伍一起庆祝。

扩展资料: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

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瑶族舞蹈几乎全是群众性、广场性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构成本民族的风格,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传。因此,在节日、婚事、宗教、丧葬等各种场合,有歌有舞,热闹非常。

长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

朝鲜族手鼓图片

主要传统乐器有:洞箫、短箫、筚篥、唢呐等吹管乐器;奚琴(乡胡)、四弦奚琴、牙筝等拉弦乐器;玄琴(玄鹤琴)、伽倻琴等弹拨乐器和杖鼓(长鼓)、手鼓、架鼓、大锣、大金、小金等打击乐器。其中伽倻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

早先朝鲜民族的民间乐器曾多达40多种,多有失传,流传至今的只有伽耶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伽倻琴

伽倻琴 ,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琴“法中国乐部筝面为之“,“伽 国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伽 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稳雅别致。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琴线用蚕丝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奚琴

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欢使用的一处弓弦乐器,相传是我国宋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创造的,故面得名。奚琴能机动灵活地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抑扬顿挫,连续自如,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特别用其演奏出的滑音,几乎就是语言声腔的再现。奚琴的制做工世非常讲究,历代的制琴工匠均采用长白山一带的木质和木纹均特别好的刺楸木做振动面板,用内径10厘米的毛竹做琴筒,用蚕丝做琴弦,用马尾和细竹杆做琴 弓子。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和创新,逐渐用梧桐木代替刺楸木做振动面板,用钢 丝代替蚕丝做琴弦,演奏方法也有了改进,由“抓弦奏法”改为“手指按弦法”,同时汲取了小提琴的演奏手法,使其演奏效果更佳。奚琴历史悠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民族文化遗产遭到践踏,奚琴艺术也被中 断。新中国成立以后,延边朝鲜族人民的奚琴生产和演奏艺术又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许 多朝鲜艺术家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表演的奚琴独奏,受到中外人士的热烈欢迎。

筒箫

筒箫是朝鲜族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吹奏乐器,是竹管乐器中的中音乐器。其管长70厘米 ,内径2.5厘米,外径3.8厘米。制造这种乐器的选材十分考究,多选用福建,江西一带生长3年以上的优质竹材,截取竹根一二节到七八节比较坚硬的一段进行加工。竹材选好后要打通竹管,用火

烤直,制成管身,然后划线钻出5个音孔,其中4个音孔在前,1个音孔在后,吹孔在上端,吹孔下端有振动膜孔,还有一个底孔,用来调整音准,振动膜孔贴有苇膜制的笛膜,笛膜上面有一个膜孔盖。钻好音孔,调好音孔,还要缠线刷油,经过九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筒箫的音色情调伤感,低音区沉闷,中音区柔和优美,高音区尖锐,声音持续不断,强弱自如,能生动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筒箫的吹法很难掌握。其最基本的吹法是“晃奏“,即演奏时不标记符号,演奏者根据乐曲情感的需要,自由的加以运用,一般演奏都少不了顿音,颤音、滑音、微分装饰音等。特别是筒箫吹奏出来的滑音,音色几乎接近语言声腔,十分悦耳动听筒箫自其诞生以来就备受朝鲜族人民的青睐。它音色优美,携带方便,每当逢年过节 喜庆的日子,能歌善舞的朝鲜人民,常常穿上节日的盛装,在四五把筒箫和一个长鼓的伴奏下边歌边舞。朝鲜族的老人尤其喜爱筒箫,离退休的老年人常相约公园和村头,在优美 悠扬的筒箫声中安度晚年

长鼓

长鼓是朝鲜族一种独特的民族打击乐器,分为长鼓、舞蹈长鼓、儿童长鼓和幼儿长鼓 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大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古代的长鼓,用獐皮做左边的厚鼓皮,用狗皮做右边的薄鼓皮,鼓筒采用木材或多层 纸、薄铁等材料制成。长鼓有沙市6个铜制的龙头形钩子,钩住松紧绳.松紧绳用三股真丝 线制成,每只鼓上装有8全套袖,即用来调整鼓绳的皮套。长鼓起源于我国的宋代,后来流传到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我国东北朝鲜族聚居的地方,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的右边用一根 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著名的朝鲜族长鼓,在全世界闻名,艺术水平相当高,真正代表了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的艺术特色。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长鼓舞是瑶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瑶语叫“挨汪都”,又称“打横鼓”“调花鼓”,流传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脱胎于起源很早的祭盘王仪典及一些巫术活动中的舞蹈,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连南瑶族长鼓舞是隋唐时期排瑶祖先迁徙到连南时带入的,其后随着耍歌堂的兴盛而流行起来。鼓舞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及庆祝丰收、乔迁或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主要特色

长鼓在瑶语中称为“公”,瑶族长鼓以两鼓对接,中腰较细,可以握持,两端各以羊皮面覆蒙鼓面。瑶族长鼓舞有多种表演套路,或专门表现造屋动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动植物有趣的形态,舞蹈动作矫健粗犷、生动活泼、神奇怪异、充满想象力。

按表演形式分,瑶族长鼓舞包括“盘古长鼓舞”“锣笙长鼓舞”“桌台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等多种类型。按表演人数分,它又包括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表演中,鼓的打法有“武打”“文打”之分,也有“高桩”“矮桩”之分。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联合申报的瑶族长鼓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瑶族长鼓舞

锅庄舞

锅庄是一种藏族舞,也叫“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

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如果你到上述藏族地区去旅游,藏民们会热情的跳起迎宾锅庄,那时,主人和客人一起翩翩起舞,其乐融融!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473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2日 下午7:39
下一篇 2023年 5月 2日 下午7: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