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在位多少年(明朝十六位皇帝列表)

朱翊钧在位多少年

朱翊钧10岁即位58岁去世,他在位48年,即明神宗,改元万历。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朝廷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史称万历中兴。

朱翊钧十岁继位,早期,他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整顿吏治,正是他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才能将一条鞭法贯彻到底,其实在万历帝最初执政的时候,功劳大多归于张居正的辅佐。尽管中间多年不上朝,但是明朝却持续向前发展,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在位期间,由他主导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鲜之役。分别平定了蒙古苗疆等地。为明朝边境的安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张居正逝世之后,万历皇帝开启了自己的亲政之旅,此时的他内心极度膨胀,不仅将张居正抄家灭族,更连随身服侍自己多年的大太监,洪保都抄家流放。在后期的执政里从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独断专横,消极怠工。除去这些他认为对自己不忠的旧臣之后,任人唯亲,使得阉党横行,把持朝政,这些都为大明王朝埋下了覆灭的祸根。其实借着三大征的辉煌战绩,万历皇帝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千古第一,可惜他目光,太过狭窄,只知道贪图享乐,以至晚年时期他幡然醒悟,想要遏制辽东势力,整个大明王朝早已腐朽不堪。

总的来说,虽然万历皇帝对明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他后期不理朝政,挥霍无度,做事全凭个人喜好,荒淫无度,任人唯亲。为自己的一生高开低走,埋下了伏笔,也为大明王朝后面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明朝十六位皇帝列表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十六个帝王分别为: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71岁,孝陵;

2、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失踪;

3、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65岁,长陵;

4、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1424年——1425年,48岁,献陵;

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38岁,景陵;

6、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年号1-正统,1436年——1449年,年号2-天顺(复辟后),1457年——1464年,38岁,裕陵;

7、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30岁,景泰陵;

8、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41岁,茂陵;

9、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36岁,泰陵;

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31岁,康陵;

11、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年——1566年,60岁,永陵;

12、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36岁,昭陵;

13、神宗显皇帝朱翔钧,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58岁,定陵;

14、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1620年(实际只有一个月),39岁,庆陵;

15、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23岁,德陵;

16、思宗(毅宗)烈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35岁,思陵。

其中除了朱元璋孝陵在南京,朱允炆失踪,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钰死后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其余十三座陵墓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合称明十三陵。另外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不算在内。

明神宗朱翊钧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早期经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垕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

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人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万历是穆宗的独子,差不多是衔着玉玺出生的,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

2、登基为帝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隆庆帝病危的消息,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隆庆帝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隆庆帝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

第二天,隆庆帝即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3、内阁争纷

按照隆庆帝的布置,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宫中,朱翊钧自然依靠冯保,但是,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此前,司礼监掌印太监职位空缺,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就是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

冯保此人知书达礼,又喜爱琴棋书画,很有涵养,所以很受隆庆帝的喜爱,冯保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轻松地通过一道遗诏朱翊钧简介,就驱走了孟冲,自己做了掌印太监,但是,就高拱来说,对冯保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都开始弹劾冯保,由此,一场政治斗争势必不免,斗争中,冲突双方是冯保和高拱,而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的,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早就预谋赶走高拱。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十六日,冯保就利用高拱曾经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语把自视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赶离京城,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

4、太岳辅政

万历朝的前10年,朱翊钧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个人的规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皇帝实行 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与张居正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

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

万历朝的前10年,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万历十年六月(1582年),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

5、万历三大征

朱翊钧亲政后,曾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巩固了汉家疆土。

6、万历怠政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万历十年(1582年)的三月,朱翊钧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而且,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开骗门”的批评,这与当初荒唐的武宗有一点类似。

至于贪财一事,神宗在明代诸帝中可谓最有名了,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就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朱翊钧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顺父母、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约开支、听取意见、亲人和贤人,都不能够像当初一样。”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朱翊钧简介,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

7、执政晚期

酒色的过度,使朱翊钧的身体极为虚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因此,朱翊钧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

朱翊钧荒怠的情形,还真有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一阶段是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直接“留中”不发。

但是,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 *** 的惟一决策者,一旦皇帝不愿处置但又不轻易授权于太监或大臣,整个文官 *** 的运转就可能陷于停顿。

时朱翊钧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正如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朱翊钧的荒怠造成的。

8、与世长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朱翊钧的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位,九月驾崩,大臣们当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万历纪元未满48年。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世界历史网:,注明网站地址;否则,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朱翊钧在位多少年(明朝十六位皇帝列表)

朱允炆活了100多岁

朱允炆活了100多岁

朱允炆活了100多岁?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大力提升文官地位,宽刑省狱,轻徭薄赋,对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一些弊政进行改革 ,下面分享朱允炆活了100多岁。

朱允炆活了100多岁1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于是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建文帝不知所终,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朱棣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号永乐。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朱允炆活了100多岁2

朱允炆能够当上皇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朱标自出生开始就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到了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随即被立为皇太子。作为亲选的第一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人考量历代东宫的官制,选拔能臣辅导朱标。而朱标的表现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温文儒雅,宽厚仁德,体谅百姓疾苦,即得文官的推崇,又得诸藩王拥护。可惜的是,1392年,朱标自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因朱元璋很喜欢朱标的次子朱允炆,而朱允炆也十分聪明孝顺,仁德颇具朱标风范,再三考虑后朱元璋立其为皇太孙。

所以从当皇帝这事上,朱允炆可能没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和能力上的准备,从这一点来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和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像。当然建文皇帝时期的国家基础肯定是要比崇祯皇帝时期的要好,但是大家想想,几十年来朱元璋都在大力的培养朱标,而朱标病逝6年后,朱元璋紧接着也就驾崩了,说白了,除去朱元璋立继承人的犹豫期,把朱允炆作为君主来培养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他想当一个明君圣主,但是他却不具备明君圣主的性格和能力,他需要跟崇祯一样,慢慢靠后天的勤奋、实践弥补,可惜时局紧迫,历史洪流滚滚。

朱允炆活了100多岁3

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位离奇失踪的皇帝。朱元璋死后,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在位期间,他开始增强文官在朝廷当中的作用,严惩那些贪官、宦官等,同时对朱元璋在位期间的一些弊政进行了改革,这段历史称为“建文新政”。

朱允炆进行削藩,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加深他的皇权地位,不过他行事太着急,其推行的削藩政策激起了朱棣的反抗,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堪称史上第一位造反成功的王爷。

靖难之役

在攻下皇宫后,皇宫着起大火,建文帝在混乱中不知所踪,传说其逃了出去,至于逃到哪里,说法不一。

有的说他出家做了和尚,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

有的说建文帝逃到了南洋,为此朱棣不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寻找

还有记载说年已六十四岁的朱允炆被人发现而接入京城。明英宗朱祁镇为辨明真伪,让曾侍奉过他的老太监吴亮出来鉴别,朱允炆左脚趾上有颗黑痣,吴亮验过属实,就捧着朱允炆的脚哭了起来,朱允炆被迎入宫内居住,直到老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棣委派胡濙(ying)去寻找朱允炆,多年没有消息,在1423年的一个深夜,胡濙回来向朱棣禀告,他们谈了很久,四更才出来,如果死亡不会谈这么长时间,应该是在讲述与朱允炆与其的对话,所以史学家大胆的推测,朱允炆和胡濙的对话:

你回去跟我叔叔朱棣说,我不会再想着复辟了,你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本性就柔弱,只想安静的做个老百姓,你也别让人再找我了。从此,朱棣二十多年的心病终于解除了,胡濙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难以确认,成为明史的一大疑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306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7日 上午11:01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7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