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伟大事迹(竺可桢的事迹和精神)

竺可桢的伟大事迹

1、故事

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竺可桢读书很用功,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语课。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3、代表作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的事迹简短

15岁的竺可桢以全优的成绩上了中学,又瘦又小的他被同学胡适挖苦:小矮子,你活不过20岁!等22岁的竺可桢与胡适再相遇时,胡适仍嘴硬说:你活不过花甲的!竺可桢反问:我要是活过60岁呢?没想到胡适这样回答他!

1890年3月,竺可桢出生在绍兴一户粮商家里,他5岁进了私塾,9岁进了学堂,勤奋好学,一直有自己的想法。

一天在课上,老师章镜尘问同学们:何为苦,何为甜?

竺可桢攥着拳头,一脸严肃地回答:丧权辱国最苦,国富民强最甜!

竺可桢的回答让章镜尘拍案叫绝,也让同学们折服。

1905年,竺可桢小学毕业,并以全优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澄衷学堂。

可就在这时,家里生意失败,家境一落千丈!好在章镜尘念他志向远大,资助了他。

竺可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可他本来身体就弱,再加上学习废寝忘食,营养跟不上,个子比同龄人矮很多。

一天竺可桢边走边背书,突然被一个高个子的同学挡住,还拿手比在自己的胸前,对着其他同学挖苦道:小矮子,你活不到20岁!

竺可桢抬头一看,是同学胡适,竺可桢听完,愣了一下,然后却说:我谢谢你!

晚上竺可桢辗转反侧,心潮翻涌:祖国灾难深重,人民贫困不堪,现在自己又被看作“短命”之人,将来如何为国出力呢?

想到这儿,竺可桢猛的从床上爬起来,连夜制定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

从那天起,他每天鸡一叫就起床到校园里跑步做操,坚持一个学期后,竺可桢的体质明显增强。

1910年,竺可桢参加了庚款留学考试,同年8月与70多位同学开始了8年公费赴美的留学生活。

不久,竺可桢与同去留学的胡适在邮轮上相遇,此时竺可桢笑着问胡适:我都22了,你赌输了。

胡适嘴硬,不肯认输说:你虽然已经活过了20岁,但看你的容貌,无论如何也活不过花甲,更不可能比我还长寿!

竺可桢笑着反问:我要是活过60岁呢?

胡适接茬道:你要是活到了60岁,我在你的寿筵上当着你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你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一脚!

这时两人年轻人握手约定,都要好好活着,将来好报效祖国!

竺可桢留学期间更坚定了坚持身体锻炼的意志,并养成了游泳、远足等好习惯,这也为竺可桢后来到全国各地进行气候测量提供了体力上的保证。

初到美国选专业时,竺可桢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经过反复斟酌,开始学地理系,又转到哈佛攻读气象学。

哈佛学习的5年,竺可桢不仅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气象学知识,还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在国外留学8年,不管多苦他都没有忘记自己一腔报国为民效力的热情。

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竺可桢选择立即启程回国。

回国后他先到武昌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学和天文气象学。不久又调到东南大学,并成功创办了国内第1个地学系和气象学。

后来又在蔡元培的邀请下,担任气象研究所所长。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洪水肆虐,有些地区连年干旱,气象研究对当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开创中国自己的气象事业,是竺可桢多年来的心愿。

任职期间,竺可桢不仅大力推动气象台雨量站以及测候所的建设,还举办了气象训练班,培养了100多位气象人才。

就在这时,竺可桢临危受命担任了浙江大学校长。

上任后竺可桢按照自己的承诺:竭诚尽力,豁然大公!对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系设置等进行了重要变革。

在竺可桢的努力下,浙大学校管理逐渐走向正轨,可就在这时,抗战爆发了。

早上学生们刚上课,刺耳的警报便划破校园的宁静,看着师生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竺可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迁校。

竺可桢带领全校师生1000多人,带上图书、仪器,开始了漫长的西迁之路,他们经过多个省份。

不管哪次迁校,学生和老师们都有序服从,因为有竺可祯校长在,他们的心是安的。

就在这时身在异乡的竺可桢接到家里的急电,原来他的妻儿先后染上疟疾,生命垂危。

此时竺可桢正忙着第3次迁校的事宜,实在走不开,等他抽出时间赶回家时,14岁的儿子已经走了,几天后,妻子也撒手而归。

短短半个月,竺可桢失妻丧子遭受双重打击,但是他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去,孩子需要他照顾,浙大的师生们也等着他。

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任职中科院,致力发展我国的气象学,称为中国“问天第一人”,为发展我国的气象事业奉献了一生。

老一辈科学家们爱国敬业,勇于探索,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人格,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竺可桢做出了哪些贡献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为我国气象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

竺可桢简介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

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竺可桢的伟大事迹(竺可桢的事迹和精神)

竺可桢的主要事迹50字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另名烈祖,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着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

竺可桢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于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晚年,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同时还着有《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等。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国后竺可桢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131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1日 上午8:08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1日 上午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