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地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对我们产生很大帮助,尤其对农耕这一块,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当然,二十四节气也不是近代发明的,它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祖先的高超智慧,从时令、气候、物候中,摸索了一系列的规律,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第五大发明”,可见它的重要性,每到冬季,老人就常说:“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过了“五九”就不冷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农历腊月十四是“五九”天,这里面牵扯到一首民谣,也是一个伟大发明,它是利用节气变化,根据天气规律而总结的,名叫“数九歌”,这里面就有“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一直到“九九”结束,很多中年人或老年人,都有所耳闻,也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咱们再普及一遍,搞不懂的年轻小伙伴,可以多看看,对生活很有帮助。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一九二九不出手

寒露、霜降、小雪、大雪,这段时间的温度,还勉强能接受,部分地区的温度还保持在零上,只有夜间降至零下,从冬至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一个九代表9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代表了冬季的寒冷刚刚开始,人们还不习惯,冻得哆哆嗦嗦。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三九四九冰上走

三九四九,是大家公认最寒冷的季节,年龄超过30岁的小伙伴,应该都记得,2000年左右的冬天,是多么寒冷,冻手冻脚是常事,河水里的冰太厚了,经常跑到上面去玩耍,现在的冬天感觉一般,跟20年前相比,要差远了,三九四九冰上走,冻的硬邦邦。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五九六九,有点回暖的迹象,沿海看柳,柳树也开始发芽,这时候的太阳已经有点温度了,寒风也不再那么刺骨,大家可以看一看日历,还有一周是立春节气,现在正是五九期间,立春一过,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七九河开

春节第二天是七九,七九河开,随着节气的变化,七九已经没那么冷了,白天的阳光甚至有点热,很多年轻的小伙子,甚至连羽绒服都不用,田间地头已经有绿色植物。

五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八九燕来

燕子飞回南方过冬,八九燕来,等数到第八个“九天”时,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因为此时的温度,已经恢复正常,燕子能正常生活,也能捕食昆虫了,小虫子都开始活动。

九尽桃花开

等数到九九时,已是“惊蛰”节气前后,数九歌结束,从冬至后的第一天开始算,一共八十一天,此时已经春深日暖,人们靠单衣也能行走,惊蛰前后,九九闻雷,响声持久,有了雨水的滋润,万物将加快复苏的节奏。

现在生活得太方便了,通过手机日历可以时刻观察,现在是什么节气,天气温度怎么样,有风有雨有雪有雾,都能提前得知,就拿数九歌来说,古代的人们没有信息化,只能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利用“数九歌”来预测天气,每九天为“一九”,依次类推。

九九消寒图

在早些时候,人们会利用九九消寒图,来计算节气变化,从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是一幅关于梅花的图案,一共有9朵梅花,81个花瓣,每过一天,就涂红一共花瓣,等到九九过完,花瓣正好全部涂红色,那个时候,春天也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寒气全消,艳阳高照,也有“九九艳阳天”之称。

在所有的“九九”中,到“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到了“九九”时,便寒气尽消,春深日暖了,这段时间还要冻伤的可能,因此,要及时保暖。

也有的小伙伴说了,我家在北方最冷的地方,“数九歌”根本就不准,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好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没必要非争个一二出来。

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为什么59是吉利的数字

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之说,即福、禄、寿、喜、财。《尚书·洪苑》说:“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更是把寿摆在第一位,并且阐述了寿与其他四福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说明考终命与寿有一定的关系。可见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上述原因,我国自古便对延寿和寿诞庆祝十分重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中就已经出现了“献酒上寿”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再有《诗经·小雅·天保》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上述诗句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欢乐、喜庆的场合中,出现了地位较低的人举起酒杯祈祝地位较高的人“寿运永继、长生不老”的祝寿行为。但是,这种“献酒上寿”并不是在诞生的纪念日里举行,或为了娱乐,或带有政治目的。它应该算是祝寿礼俗的雏形。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祝寿礼俗是从南北朝开始,当时主要是给小孩子做生日,至于成人,若父母在世也可以做生日,但是父母去世就不能做了;到了唐代,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全国为皇帝庆寿的先例,自他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有了自己的“圣寿节”;到了明清时期,不管是做寿的范围(以前只局限于王公贵族、富人做寿,到了清代,贫民也能做寿)还是规模,都有了空前的扩大。

民间为生日举行的寿诞庆祝仪式,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岁生日叫做“长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粉和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一般都不请客庆贺。俗谚“不三不四”,讲的就是20、30、40不庆寿,逢这样的年庚,吃饭时只增加一些荤菜而已。40岁不做寿,还因“四”与“死”谐音,做寿不吉利。寿庆通常是从50岁开始,50岁为“大庆”,60岁以上为“上寿”,两老同寿为“双寿”。在寿辰日儿女要给父母做寿。所以谚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说,因此,80岁寿辰多延至下年补办,俗称“补寿”“添寿”,也有一些地方提前一年庆寿;旧俗还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一般不做寿。

寿诞礼是每当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人的一生要重复好多次,故又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到了一定年龄,一般是到了50岁,才能称为“做寿”。但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此外,“悬弧之辰”也指男子生日,“悬诞之辰”则指女子生日。

诞辰日(一般是50岁以上)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多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做大寿前一般要向至亲好友发寿柬。寿柬是专门用来邀请亲友前来参加自己长辈寿辰的请帖,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寿星自己不具名。寿柬的格式与写法除了遵循请帖的要求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用语,如父亲称“家严”,母亲称“家慈”。一般是在做寿的前三日发送请柬,否则就被视为失礼。故民谚曰:“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拜寿。主人则要大摆寿宴,款待宾客。

庆寿之家,先期为寿星蒸制米粉或面粉做的“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并告知为家中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是陪衬。与此同时布置寿堂。寿堂一般设在堂屋,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或“百寿图”,两边挂贺联,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并使之下垂于供案两旁。条案上则摆放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的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前来祝寿的,平辈以上者做拱手礼,以下者行叩头礼。

寿辰前一天晚上,红烛高照,寿星先焚香拜告天地祖先,之后端坐上座,受子孙和幼辈的叩拜礼,俗称“拜寿”。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祝贺,俗称“拜生日”。此时,寿星回避,堂上虚设空座,贺客向虚座行礼,儿孙侍立一旁答礼。

寿宴上,先招待来宾以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时,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在里屋另开一席,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星本人或由儿孙代表,登门向年高辈长的亲族贺客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所谓的坐棚清唱即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的都是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119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0日 下午3:26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0日 下午3: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