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来历简介(兵马俑的起源与发展)

兵马俑的来历简介

兵马俑的来历介绍兵马俑全称秦始皇兵马俑,源于古代的人殉葬俗,但又和最原始的人殉有很大区别。

人殉就是以活人殉葬,是殷商时期非常兴盛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而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始皇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的。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总结:兵马俑全称秦始皇兵马俑,源于古代的人殉葬俗,人殉就是以活人殉葬,但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兵马俑的起源与发展

兵马俑的简介

古代的权贵希望身后能够追比生前,因此古埃及有了金字塔举世闻名,中国有了秦始皇陵,只是秦陵的一些秘密尚未昭世,仍是十分诱人。

出古都西安东行几十公里,便可见平展农田中一座绿色覆盖的巨大陵墓,象山一样突兀而立,它的外观有些似类金字塔,但它不是石质而是黄土夯成的。里面的秦始皇已在此沉睡了二千多年。在中国的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位非比寻常的人物。他13岁继承父亲王位,22岁亲政,在羽翼丰满之后发动了兼并战争,十年之内灭其他六国,于西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霸业终成,他傲视天下,睥睨古今,于是自称“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陵墓的营造自始皇登位后不久便开始了。墓地背山面水,是风水宝地,修墓前后共动用了70余万人,相当于当时青壮年人口的十分之一;历时40馀年,直至西元前206年秦亡时尚未完工。

不知是何缘故,自西元前210年秋始皇入葬后,几千年来墓穴始终无人打开过。其中情形人们只能根据史书加以揣度。《史记》里记述:墓穴深挖,直到贮水层,上面加固,放置棺椁;墓室壁上制有日月星辰﹑山川地形图,墓中建有宫殿和百官位次,摆满奇珍异宝;墓道中灌注水银为江河,用人鱼膏做的灯盏长明不息,一具具暗器弩机设置在要害处随时阻挡盗者入侵……

许多考古学家急欲揭开这千古之谜,然而由于秦始皇墓构造之特殊,工程之浩大,出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宗旨,不得不审慎从事,将这历史时刻留待日后。

秦陵原本是一座陵园,现在许多地上建筑已不存,根据普查和钻探,它的结构和布局完全按照都城咸阳城设计建造,地宫象徵著皇宫,内城和外城分别象徵著皇宫宫城和外廓城,整个陵园和从葬区有六十多平方公里,比今日西安城还要广。

辉煌绝世的兵马俑便是从葬区里的发现。1974年3月,骊山北麓的几位农民在打井时忽然挖出了和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秦始皇的宿卫军先于始皇与世人见面了。

兵马俑坑在秦陵东侧一公里半处,它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三个坑共约有2万多平方米,坑内共计有陶俑马近八千件,木制战车一百馀乘和青铜兵器4万馀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有俑马六千馀件;二号坑次之,面积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马千馀件;三号坑只有500馀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个。根据考古判断,这几座从葬坑象徵著始皇生前的宿卫军守卫著陵园,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其中三号坑是总指挥部统帅三军。

这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站在一号坑前最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锋,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横列三队,手持弓驽,背负箭囊;后面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间杂著驷马战车组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军队左右各有侧翼,末尾又有三列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糜的声威。

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炼﹑细细观看,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那些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喷鼻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陶俑﹑陶马都经烧制﹑安装并且原来都是有著漂亮的彩绘的,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兵马俑的发现,令人们对中国雕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秦俑开创了中国雕塑活泼﹑开朗﹑写实的现实主义先河;彩塑的开始也不是在唐而是在秦。

兵马俑掀起秦陵精彩的一角,在陵区不大的范围内另有稀世珍宝铜车马和许多的文物被陆续发现。未来一日,当最重要的主角秦始皇重见天日的时候,将是中国考古史上又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东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时任法国巴黎市长的雅克·希拉克称兵马俑的发现为「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完善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兵俑和所配武器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随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著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个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由于兵俑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

兵马俑的制作《说文》载,俑士偶之假借字,通常是指殉葬用「人形明器」。以中国陶俑发展史而论,春秋战国时代是俑的孕育期,秦为发展期,在西汉时候达到高峰。秦俑在中国俑的发展史上呈现首次的全盛期。以著名的陕西临潼兵马俑坑出土几千件陶塑兵马俑为例,它们所代表的是秦代的军阵,为纪念阳间武功的最佳写照。如此庞大的数量和高大的俑,是由「官方机关」烧制的。二、兵马俑的「大」「多」「精」「美」

兵马俑坑遗址自一九七四年开始考古挖掘以来,至今已发掘出八千件左右的陶制人俑和马匹,艺术界也以「大、多、精、美」四大特色为兵马俑做注解。「大」是指1.场面大、俑坑规模大。2.雕塑的个体大,世所罕见。「多」是指数量多,共有八千多件。「精」是指精雕细刻。「美」是指塑造了丰富的人面形象,及秦代军人内心活动和思想性格,是写实的艺术作品。

三、兵马俑的写实主义 兵马俑写实主义特点,表现再八千件陶制人俑和马都仿照真人、真马形塑、人俑高度再一百八十公分到两百公分之间,马高一百六十公分到一百七十公分、身长两百公分,魁梧的身形体现了秦兵气吞山河的气势。 尽管兵马俑是仿照真人、真马制作,却不会单调的如出于同一个模子,陶工制作时运用了塑、堆、捏、贴、刻、画六种技法,其中,陶俑从脚到头分为七个部分,运用不同的技法才制作完成,陶马从马首到马尾也是区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制作,入坑前,每一件兵马俑都经彩绘,色彩绚丽而多样,只是后来因为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兵马俑出土后颜色大多脱落。

四、兵马俑的彩绘 我们现在看到的秦俑是青灰色的,其实秦俑彩绘的颜色也十分丰富,主要有红、绿、蓝、紫、黄、黑、白等,每种色又有深浅浓淡的不同,形成表现力十分丰富的不同色阶。颜色的主要成分大都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但是其中的紫色为哇酸铜钡(BaCuSi2O6),这种颜色为人工化合物,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它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研究超导材料时偶然发现的,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俑彩绘中,这种颜料就已经得到了应用这一重大发现在科技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有当时雕刻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雕刻时眼要小一点,鼻子要大一点,施彩时在眼睛上墨勾一圈黑色,眼睛便大而有神,所谓「三分塑,七分彩」绘塑结合,相得益彰。 五、兵马俑的生动刻画 兵马俑生动多变的型态和面部表情,赢得了「千人千面」的赞誉。根据大陆考古研究,八千件陶俑不但因为官阶的不同,身著不同的战服、官帽,甚至胡须、发髻、带扣都有多种变化,细腻的观察连陶俑鞋底的针线陶马口中有几颗牙齿都生动刻画。

兵马俑坑的陶俑有将军俑、武官俑、士兵俑、跪射俑、立射俑、御手俑、骑兵俑等类型,从身上雕刻的服饰可区分官阶,以将军俑为例,头戴鶡鸟冠、身匹鱼鳞镒甲,中级君吏头戴板冠,士兵则不戴冠,或戴巾帻;陶俑的发髻大致有两大类,一种是位于头右侧的圆髻,一种是天在脑后的扁髻。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东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时任法国巴黎市长的雅克·希拉克称兵马俑的发现为「世界第八奇迹」。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完善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据目前的考证,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营建

秦始皇赢政即位(时年13岁)后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过程经其一生,历时39年。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与其说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墓葬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随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著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个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由于兵俑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理解。由于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著、武器的颜色还是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已经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随葬品

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建设于兵马俑坑原址之上,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其于1979年中国国庆节开放。首先开放一号坑,至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9月,二号坑以边发掘边展出的方式向外界开放。

兵马俑中最可怕的一张脸

《庄子·梓庆为锯》:“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与!”

时光总是匆匆飞逝,纵观历史的长河,中华文化之深厚底蕴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秦始皇陵兵马俑,与西汉的长沙马王堆,图坦卡蒙法老墓,奥茨冰人并称为世界十大古墓珍世稀宝,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以说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名片。然而兵马俑中有一“诡异脸”,被禁止出国展览,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

兵马俑的气势恢宏让人佩服,可也有美中不足的点:为什么兵马俑不是彩色的?倘若是彩色的,走进这存有八千多个兵马俑的俑坑,一定会更让人敬仰生畏。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兵马俑在铸造时,古人已经用自身超高的技艺给它们的涂上一层色彩斑斓的外衣。只不过沉积于土中年岁深远,出土后一遇到空气,便立刻被氧化,迅速掉色变成白灰了。所以现在我们看不到它们的颜色,仅残留下的,也只是曾经彩绘的痕迹罢了。

每一个兵马俑都是由工匠悉心打造,精心雕刻。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它们拥有不同的五官神态,有的浓眉大眼,有的虎目灼灼。有的怒目圆睁,有的侧目凝视。但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貌似这几千个兵马俑,并不全是黄色人种。

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其中竟有一个绿色的兵马俑。这让考古专家们大为惊奇,一致认为这个绿色兵马俑对了解秦朝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专家们复原秦二世残杀的兄弟、公主的尸骨容貌后,发现他们拥有如鹰般的高鼻梁与深邃的眼眶,且皆拥有清秀容貌,很显然这是白种人的外貌特征;在复原图中更有一个妃子呈现出了波斯人的容貌特征。这也就证实了在当时的秦朝已经存在白种人。

那么这个绿脸的彩俑,又是怎么样的存在呢,它与其他人种有没有关系?对此,专家们议论纷纷。首先,基本可以排除当时工匠失误的因素。兵马俑制作由丞相李斯做设计者,著名上将军章邯做监工,而秦朝律法严明,假如出现一点失误,不仅工匠会因此丧命,此绿色兵马俑也不会遗留下来。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绿色常常是代表黑色的。例如“绿鬓”等词语可以用来解释这一观点。由此就有推测说,或许这绿脸兵马俑其实是黑脸,也就是黑色人种。但其实细想,这一观点可信度其实并不高。当时的航海技术不发达,白种人虽有可能途经波斯来到中国,但大多是走陆路,从西域长途跋涉而来。而黑种人若想经由海路从另一个大陆辗转来到中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此外,另一种推测是,打仗时为了隐蔽自己、进行埋伏,士兵将自己的脸涂成绿色,从而进行战术伪装。曾有专家解释说,绿色可能是另一种表现手法,实际上其本身并无特殊的意义。

也有的专家认为,绿色的兵马俑其实指的是古代的巫师。早在商周时期,行军过程中一些防疫驱邪的巫术活动已然盛行。其中与军事有直接关联的是傩礼。傩祭又分成了“国傩”、“天子傩”、“大傩”等不同的级别。

有资料记载,在周代傩礼的礼意是“军人战胜鬼疫”,因此秦朝有可能继承了巫师随大军出征的习俗。而巫师在作法时经常会在脸上“涂彩”。其中绿色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如铜车马上的彩绘纹样、俑坑中覆抹青膏泥等都是采用绿色进行涂彩。因此有不少专家认为绿色兵马俑指的就是巫师。当然这也只是推测,并没证据可以证明。

虽然至今科学家对于这个绿色兵马俑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但可以知道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华民族的隗宝,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与责任去保护它们。

兵马俑的来历故事

兵马俑

概述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兵马俑的来历简介(兵马俑的起源与发展)

兵马俑可怕的图片

兵马俑本来就是陪葬物品,更何况他们各个都和真人一般大小,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怎么看都有一种压抑而阴森森的感觉。但是兵马俑的诡异之处不仅仅在表面上,如果细致观察的话,网友们会发现下面这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一号坑被烧痕迹

考古学家在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挖掘的时候,发现了严重的火烧痕迹。因为这些烧毁的痕迹集中在甬道的附近,很像是一边走一边放火,人为烧毁的可能性相当大。而且火烧的温度极高,被烧的兵马俑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坏,有的甚至被烧化了。

这场火灾到底为何引起的,到现在为止专家们还没有得出定论。史记、水经注等史料之中曾言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宫,也烧了秦始皇陵地上的建筑。这样看来秦始皇确实是烧毁兵马俑的头号疑犯。但也有专家说,是因为当时的丧葬礼仪,秦人自己将兵马俑给烧了的,也就是常说的“燎祭”。将陪葬品烧了之后,墓主人的灵魂才能将这些带到阴间去享用。

巨型陶俑无法复制

自从兵马俑现世之后,很多陶艺大师都曾经想要复制出兵马俑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他们只能造出简单的人俑,而且不能保证他们在经历2000年之后还能保持原来的形状。至于陶马这般庞大的作品,陶艺大师们反复实验都没有成功过。

当年秦朝的制陶工艺多么精湛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不过这些出色的技艺已经失传。

兵马俑的武器在哪里?

我们在观看兵马俑的时候会注意到兵马俑的手势,这些兵马俑手臂微微向前伸,手势为空握的姿势。由此可见这些兵马俑在造出来的时候,应该是有兵器相匹配的,但是这些兵器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呢?

如果是时间久了风化的话,最起码应该留下一点痕迹吧,所以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这些兵器被后来的人给拿走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又是项羽,但是史书之中并没有项羽烧兵马俑,并大量搬出武器的记录。

不过有一个人非常可疑,那就是秦始皇陵的监工章邯。可以说整个秦始皇陵都在他的脑子里,后来他还降给了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有人说章邯是秦国的守护神,但是他投降了也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为了表达了对项羽的忠诚,章邯还是有可能将墓中的秘密告诉项羽的。

从遗留下来的高端弓弩和制作精良的剑来看,这些陶俑手中的兵器一定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项羽将若这一万支兵器收到军中,也算是一大笔收获了。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044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14日 上午9:10
下一篇 2023年 4月 14日 上午9: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