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因齐时秦国国君是谁(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国君)

田因齐时秦国国君是谁

主要是秦孝公时期。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为齐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国君

秦国36位国君、姓名及在位时间:

秦非子:恶来五世孙,前900年-前858年在位40余年,秦国第一代国君,因善于养马,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被封在秦地。

秦侯:秦非子之子,前857年-前848年

秦公伯:秦侯子前847年-前845年。

秦仲:名赢仲,秦公伯子,前845年-前822年。

秦庄公:名嬴也,秦仲长子,前821年-前778年。

秦襄公:名嬴开秦庄公子前777年-前766年。

秦文公:名秦襄公子前765年-前716年。

秦(诤)静公:名秦文公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秦宪(宁)公:名嬴立,秦静公子,前715年-前704年。

秦出子:秦宪公子,前703年-前698年。

秦武公;秦宪公长子,前697年-前678年。

秦德公;秦宪公子,秦武公弟前677年-前676年。

秦宣公;秦德公长子,前675年-前664年。

秦成公;秦德公子、秦宣公弟,前663年-前660年。

秦穆公;名嬴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前659年-前621年,秦穆公是秦国大有作为的君主,他继位之后,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又积极与晋国多次联姻,后世称之为’秦晋之好,后来因为东出受阻,于是向西发展,灭掉西戎12国,称霸西戎,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康公;名嬴罃(英),秦穆公子,前620年-前609年。

秦共公;名嬴和,秦康公子,前608年-前604年。

秦桓公;名嬴荣,秦共公子,前603年-前577年。

秦景公;嬴石,秦桓公子,前576年-前537年。

秦哀公;秦景公子,前536-前501年。

秦夷公;秦哀公子,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秦夷公子,前500年-前491年。

秦悼公;秦惠公子,前490年-前477年。

秦厉共公;名赢利,秦悼公子,前476年-前443年。

秦躁公;秦厉公子,前442年-前429年。

秦怀公;秦厉公子、秦躁公弟,前428年-前425年。

秦灵公;名嬴肃,秦怀公孙、秦昭太子之子,前424年-前415年。

秦简公;名嬴悼子,秦灵公子,前414年-前400年。

秦惠公;秦简公子,前399年-前387年。

秦出公;名嬴出子,秦惠公子,前386年-前385年。

秦献公;名嬴师隰,秦灵公子,前384年-前362年。

秦孝公;名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秦孝公是秦献公的儿子,继位之后,重用商鞅,先后在国内两次推行变法,奖励耕战,后又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加强中央集权,国力日盛,打败当时的强国魏国,收复河西失地,为日后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秦惠文王;名嬴驷,秦孝公子,前337年-前311年,他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秦王“的君主,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商鞅之法,重创北方的义渠,尽收巴蜀之地,施行连横政策,多次击败东方诸国的合纵,是秦国崛起中承上启下的君主。

秦武王;名嬴荡,秦惠王子,前310年-前307年,喜好比武,后因举鼎而死,在位仅三年,所以作为不大。

秦昭襄王;名嬴稷(则),秦惠王子、秦武王弟,前306年-前251年,重用范雎、白起,施行”远交近攻“战略,获得大片领土,灭亡东周,击败周围强国,长平之战后击败赵国,之后六国再无实力与秦国对抗,秦统一天下成定局。

秦孝文王;名嬴柱,秦昭王子,前250年-前250年,在位仅1年,无大作为。

秦庄襄王;名嬴异人,秦孝文王子,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无大作为。

秦始皇;名嬴政,秦庄襄王子,前246年-前222年,自创“皇帝”称号,在位期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在中央施行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长城、灵渠等,被称为“千古一帝”。

注意:

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到秦惠文王时期取巴蜀。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

秦穆公时期秦国版图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在一代千古之帝秦始皇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10年征战,准备将自东周以来四分五裂的诸夏国家重新统一起来,结束了800多年分封而治的局面。

那么秦国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它的版图四至位置都到了哪里?今天我们来弄清这两个问题。

秦国从秦非子牧马开始,才逐渐有了一个部落的雏形,在这之前,可以说秦人分散各地并不集中,而且也没有自己的领地,整体上是一个既无社会等级,又无自己地盘的弱小族群。

从一个西垂小族,发展到统一诸夏各国,取代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秦国的版图始终随着秦国向东发展的战略实施而扩大。

秦帝国的领土面积,大部分在周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张,可以说除了东部外,其它三个方向大秦都进行了拓边。

作为掘起于西陲的一个国家,因此对于西部领土的扩张秦国历代都在进行。

秦人立国之初就在关中大地与西戎交锋,因为西戎占据了关中大地,将戎人赶到陇西草原,收复关中大地,才意味着秦人真正立国。

到了秦穆公时代,秦国的国土面积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主要得益对西戎诸部落的兼并,是秦国“拓地千里”。

这是怎么回事呢?秦穆公领导的秦国一直奉行了向东方发展的战略,但进行的并不顺利,首先遭到中原大国晋国的顽强阻击,淆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最终秦人也仅仅取得晋国的河西之地,秦人东部边疆只到达黄河西岸。

东进受阻后,秦穆公举兵西进,史称“穆公西霸戎狄,灭国十二,拓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

这时秦人西进最远到达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也就是秦人最初的封地秦邑。

陇西河谷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是渭河上游的一片河谷之地,是当时农牧文明的分界线。

取得陇西河谷后,秦人并没有进一步西进,进入今天的青海、新疆等地,而是全力东出,因为当时最富饶的地区是东部的华北平原,而不是西部的沙漠。

秦惠王时期,大将司马错领军向西南方向进攻,取得巴蜀之地。

秦昭襄王晚期,秦国举全国之力修建都江堰,造就了成都的天府之国美誉。重庆就是秦国统一前最西南部的边疆了。

根据后人的推算,在秦始皇带领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国的国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也代表的秦国建国初期的实际国土面积,和我们现在960完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比较起来,秦国的国土面积是现在的四分之一多。

秦国在完成诸夏统一后,并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的步伐,在秦始皇的战略中,南面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是必须征讨的。所以他排任嚣、赵佗去征伐百越,让蒙恬等人去北方攻击匈奴,做好积极防御的准备。

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得到了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马。

击退匈奴后,秦朝取得黄河河套之地,置县44个,分属九原郡与北地郡。

蒙恬招募民众开发河套地区,取得良好效果,被后人誉为开发宁夏第一人。

甘肃、宁夏的西部是千里戈壁,因此没有越过流沙再西进。

当然,征伐百越和匈奴,除了扩大国土面积之外,对于秦国来说,更重要的是拓展扩建战略空间,筑牢秦国的安全屏障。

公元前214,秦国先后将岭南百越之地和内蒙古河套之地收入囊中,是秦帝国的版图面积达到347平方公里。当然这些数字也是后人推算出来的。

那么,我们知道了秦国的疆土面积,秦国的版图四至位置都到了哪里呢?

秦帝国统一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搞了一个《琅琊台石刻》,给自己一生的丰功伟绩歌功颂德。后来到了秦二世元年,秦二世胡亥也仿照老爹秦始皇东巡,在同样的地方也搞了一个新的《琅琊台石刻》。

这两个《琅琊台石刻》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大文豪李斯亲自书写的,在里面详细记录了大秦帝国的版图四至。

《琅琊台石刻》这样写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在这个石刻文字记载上,我们大体知道了秦帝国版图的四至到了哪里。

可以看出,大秦帝国东部边疆到达了大海,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东海和黄海的位置。因为当时面对茫茫大海,秦国的疆土已经无法拓展。

南部的版图则到达了今天的广西和广东地区,应该说涵盖了今天所有的位置。

西部版图也就是到达了今天的宁夏,到了“流沙”,秦人才停止了征伐。

北部边疆到达了今天的外蒙古,这在秦历史里多有记载。

这篇《琅琊台石刻》记载的大秦帝国版图四至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首先这篇石刻文的作者是李斯,李斯在无论在秦始皇时期还是秦二世初期,都是大秦帝国统一战略的制定者和推动者,虽然在秦始皇死后参与了沙丘政变,导致自己亲手参与创建的秦帝国被赵高祸乱后迅速倒塌。但李斯作为法家严谨的法治作风以及文学造诣,包括他对秦帝国所有数据的掌握,可以说这篇文章虽有夸张的意思,但整体上还是详实的,是值得我们相信的。

其次,后人根据秦始皇时期所修建的秦直道、秦长城以及秦军征伐兼并的版图等多种要素数据综合推算出来的秦国版图面积和四至,基本上也和石刻文里的记述相吻合,内容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另外,汉朝建立之后,不仅继承了秦国的体制,也继承了秦国的疆土面积,整体上和秦朝的版图和四至保持了一致。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与民休养的国策,对外并未发生大的扩张,只是到了汉武帝之后,国家才向匈奴宣战,再次拓地千里。

所以说,秦帝国的版图面积和四至在石刻文里记载是值得我们后人相信的。

六国时期秦国在哪里

秦国是现在的陕西,甘肃和四川部分地区。

秦人始居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关中。

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

在战国初期,秦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今甘肃省和陕西省一带。到了战国中期,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由此,对于今天四川省一带的人们,如果回到战国中后期的话,也可以称之为秦国人了。

在战国中后期,秦国的疆域不断扩大,比如今山西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区,也被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中

扩展资料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的北、西、南三面都没有强敌。秦的西方是广漠的半干旱草原,散布着一些落后的部落,华夏各国称之为“戎”。秦自非子受封之后,一直在与诸戎争斗不止。

秦人的著名首领秦仲甚至为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秦人逾陇山向东方关中发展。当时关中诸戎杂处,秦人实际上是从诸戎手中逐步夺取土地。

至秦穆公时,秦人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关中,继之东进受阻,遂戮力西向开拓疆土,于是“西戎八国服于秦” 。在这以后戎人已经无法构成对秦国的真正威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国

田因齐时秦国国君是谁(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国君)

齐桓公时期秦国国君

一、历代国君列表(序号/谥号/姓名/在位年数/在位时间)

1、

2、

3、

4、

5、

二、国君资料:

1、秦襄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继位。

2、秦宪公

秦宪公 (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3、秦武公

秦武公(?―公元前678年),嬴姓,赵氏,名说,秦宪公(秦宁公)长子,母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

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4、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5、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公元前443年),又称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嬴姓,秦氏,名剌,秦悼公之子,称秦伯剌。

《史记·秦本纪》作其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其秦利龚公。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公元前476年派兵攻魏城。

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3年),出现日食,白天光线昏暗,能看到星星。同年,秦厉共公去世,葬于人里。秦厉共公有子二人,秦躁公和秦怀公,长子秦躁公继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厉共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襄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宪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武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景公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pangyu.com/zixun/1036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13日 下午6:32
下一篇 2023年 4月 13日 下午6:37

相关推荐